古代,有位小姑娘十五岁时,嫁给中山侯崔征当续弦。她母亲说她真心待人,总能以心换心。 然而,崔征却偷偷在她饮食中下水银。 他怕她生了孩子后,就不能全心全意地照顾他那两个原配嫡出的孩儿了。 直到他临终前,才握着那位小姑娘的手忏悔。 崔征枯瘦的手攥着她的手腕,力道却仍带着几分不容挣脱的偏执,浑浊的眼里滚下泪来:“悔……悔不该让你日日饮那掺了汞的羹汤,我是怕……怕你有了自己的孩儿,就分薄了对阿鸾、阿琰的疼惜。” 她垂着眼,看着他手背上凸起的青筋,指尖早已没了温度。嫁入崔家这二十余载,她待那两个孩子视如己出,夜里缝补、病中照料,从未有过半分偏私,却不知自己多年来畏寒心悸、难以有孕的根源,竟藏在每日那碗“补身”的汤里。 “侯爷可知,”她的声音平静得像一潭深水,“孔夫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怕我分走母爱,却忘了,真心从不是用算计能留住的。” 崔征的呼吸骤然急促,喉间溢出嗬嗬的声响,手却攥得更紧:“我知道……我知道错了,你若恨我,便骂出来,打我也好……” 她轻轻抽回手,将落在他胸前的锦被掖了掖,目光掠过窗外飘落的梧桐叶,缓缓道:“《礼记》有云‘君子之爱人也以德’,我待侯爷、待孩子们,从来只问本心,不问回报。如今你既忏悔,便安心去吧,孩子们我会照拂,只是这‘以心换心’,侯爷终究是负了。” 崔征的眼睛猛地睁大,似还想说什么,却只能发出一阵模糊的呜咽,最后头一歪,手无力地垂落在锦被上。她静静立在床前,没有哭,也没有笑,只觉得多年来压在心头的寒意,终于随着这人的离去,慢慢散了些。窗外的风卷起落叶,像是在无声叹息——有些人终其一生,都不懂真正的爱从不是占有与算计,而是如孟子所言“爱人者,人恒爱之”的坦荡与真诚。 以心换心是良道,偏执算计终空付,徒留一世遗憾。
金泰熙是蔚山人,不是首尔人。她父母早就离异,她老爸早就另有家庭了,她父亲也不是
【9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