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一夜变禁品。”布鲁塞尔凌晨两点,欧盟把高端AI芯片列入对华禁运清单,签字人:内部市场委员布雷顿。
欧盟这招可不是突然心血来潮,背后藏着精心策划的技术围堵。布雷顿去年就放话要结束欧盟的“天真时代”,明确把人工智能、先进半导体、量子技术和生物技术列为四大关键领域,评估风险并考虑出口管制。现在直接对高端AI芯片下手,明显是想卡住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脖子。
但讽刺的是,签字人布雷顿早在去年9月就已经辞职了,还公开抨击冯德莱恩“管理有问题”。用已经离职的委员名义签署文件,这事儿本身就显得有点蹊跷。
芯片战争早就不是新鲜事了。英伟达专门为中国市场定制的H20芯片最近就被发现存在未公开的调试接口,可能导致数据泄露风险,直接被中国禁售。他们积压了价值37亿美元的库存,现在只能停产处理。美国那边也没闲着,4月份升级了对华AI芯片出口限制,连“合规版”芯片都不放过。
欧盟学着美国搞芯片管制,却可能犯同样的错误。美国商务部最近发布的新指南甚至规定“在世界任何地方”使用华为昇腾芯片都可能被视为违反出口管制。这种过度扩张的管辖范围,连自家企业都怨声载道。
中国半导体行业反而在压力下越战越强。华为昇腾910C实测效率已经超过英伟达H100,寒武纪的思元系列在AI推理领域实现突破,海光信息的C86处理器构建起了全栈国产生态。最近寒武纪股价单日涨幅达20%,海光信息市值突破4300亿元,市场用实际行动投出了信任票。
欧盟自己也在拼命减少对外依赖,推出了450亿欧元的《芯片法案》,目标是到2030年将全球芯片生产份额从10%提升到20%。一边自己加大投入,一边限制别人发展,这种双重标准暴露了西方的焦虑心态。
真正的科技竞争应该是开放合作,而不是筑墙设障。欧盟跟随美国对中国实施芯片禁运,短期内可能造成一些困难,但长期来看只会加速中国自主创新步伐。就像英伟达遭遇的困境,不是中国离不开他们,而是他们离不开中国市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