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一串百元” 到 “10元3斤”!谁搞垮了阳光玫瑰? 想当年,阳光玫瑰那可是水果界的“顶流”,被誉为“葡萄中的爱马仕”,价格高得让人咋舌,随随便便一串就要几十元甚至上百元。曾经买了5串送人,一大串的又很重,直接就是1000元+,让我感觉肉疼、钱包疼。 你知道吗?阳光玫瑰刚火那几年,不少农户眼瞅着这葡萄能卖高价,不管自己家的土壤合不合适、会不会管理,一股脑就跟风种。 农业农村部2023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阳光玫瑰种植面积还不足10万亩,到2023年直接突破了100万亩,短短八年翻了十倍还多。 这么多新果园挤进来,大家都想快点回本,有的连苗木都没选好,就匆匆定植;有的为了让果子早上市抢行情,提前用催熟剂、膨大剂,结果果子看着个头大、颜色亮,吃起来却没一点葡萄该有的香甜,甜度连15度都不到——要知道早期优质的阳光玫瑰,糖度得达到18度以上才够味,一口下去满是玫瑰香,现在不少果子嚼着跟喝水似的,甚至还有涩味,消费者吃了一次就不想再买第二次。 更关键的是,早期阳光玫瑰能卖高价,靠的是“进口品种+严格品控”的稀缺性。最早引进的是日本“晴王”品种,人家种植有一套严格标准:每串葡萄要留多少颗果、穗重控制在多少克、甜度必须达到多少,都有明确要求,不符合的根本不让上市。 国内早期种阳光玫瑰的农户,也跟着学这套标准,精挑细选下来,一亩地能出的优质果没多少,自然卖得贵。可后来种植面积一扩,品控就全乱了。有的农户为了多产果,不疏花疏果,一串葡萄挤得满满当当,果子养分不够,口感直接垮掉 有的连最基本的套袋都省了,果子沾了农药残留,还容易被鸟啄、被虫咬,卖相极差。这样的果子流到市场,只能靠低价走量,久而久之,大家提起阳光玫瑰,就觉得“这葡萄不行了,又便宜又难吃”。 市场炒作退潮也是重要原因。早期阳光玫瑰刚进入国内,商家为了抬价,把它包装成“高端礼品”,说什么“送礼只送阳光玫瑰”,中间商层层加价,到消费者手里价格就翻了好几倍。 那时候过年过节,拎一串阳光玫瑰走亲戚,都觉得特有面子。可随着种植量越来越大,供远远大于求,商家再想炒作也炒不起来了。 去年我去水果批发市场打听,产地直供的普通阳光玫瑰,一筐20斤才卖60多块,合下来3块多一斤,零售端“10元3斤”都算有利润的。有的农户更惨,果子熟了没人收,只能烂在地里,辛苦一年不仅没赚钱,还亏了种苗和肥料钱。 当然也不是所有阳光玫瑰都不行。现在还有些坚持品控的果园,依然按照高标准种植,疏花疏果、人工套袋、自然成熟,这样种出来的果子,甜度能到20度以上,带着浓郁的玫瑰香,价格也能卖到十几元一斤,甚至比早期还稳定。 但这样的果园太少了,大部分还是普通货,拉低了整个品种的口碑。其实阳光玫瑰本身是个好品种,耐运输、货架期长,口感也有优势,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不是品种不行,而是太多人急功近利,毁了它的口碑。 农产品种植最怕“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看到某个品种赚钱就跟风,不考虑自身条件,不重视品质,最后只能陷入“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 阳光玫瑰的起落,给所有农户提了个醒:只有守住品质,打造自己的品牌,才能走得长远。要是只盯着短期利益,再火的“顶流”品种,也会被市场抛弃。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信息来源:农业农村部《2023年全国水果产业发展报告》、中国果品流通协会《阳光玫瑰品种市场分析白皮书(2024)》、央视财经《“葡萄爱马仕”跌落神坛 阳光玫瑰为何价格大跳水?》、《农民日报》2024年3月《阳光玫瑰:从高价到平价 品质才是破局关键》
胖东来要是输了这场官司,估计全国的饭店和快餐店都可以起诉一遍了!真是闲着发慌,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