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传统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

啸扬趣事 2025-02-02 09:16:46

唐山作为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摇篮和北方文化重镇,其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既是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关键举措。以下从资源禀赋、实践路径、典型案例和未来方向四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唐山传统文化与旅游融合的资源禀赋

1. 工业遗产集群

开滦煤矿(前身开平矿务局始建于1878年)、中国铁路源头(唐胥铁路1881年,由开平矿务局修筑从唐山至胥各庄的运煤铁路,是中国第一条准轨铁路)、启新水泥厂等工业遗址构成世界罕见的近代工业遗产群落,其中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已入选首批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开滦矿务局

唐胥铁路,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启新1889,来源河北文旅TV

2. 非遗文化体系

拥有评剧(国家级非遗)、唐山皮影(世界非遗)、乐亭大鼓、玉田泥塑等28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戏曲+工艺+民俗”的立体文化生态。

唐山晏,来源央视新闻

3. 陶瓷文化基因

唐山陶瓷史逾600年,"北方瓷都"地位显著,骨质瓷工艺、陶瓷博览会IP及陶瓷创意产业园构成产业载体。

据唐山文旅网报道,唐山之所以能够兴起陶瓷,与陶土资源丰富关系密切。在现在的唐山市路北区东北部有一座弯道山。弯道山地下有煤,有矸石、有黏土。明嘉靖年间,山东移民秦氏家族在唐山陡河东岸的秦庄兴建土窑,烧制大缸瓷盆等粗瓷产品,创办了唐山第一家陶瓷作坊陶成局。随着唐山陶瓷业逐步发展,山西移民和当地民众沿陡河向西,相继兴建土窑,烧制陶瓷。此后百年里,此地制缸名气越来越大,被人们称为缸窑。以弯道山为界,东北面为东窑,西南部则称之为西窑。缸窑自然成为唐山陶瓷业的聚集区和发祥地。

4. 抗震精神符号

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3时42分53.11秒,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一带突然发生里氏7.8级强烈地震,23秒钟后,唐山被夷成废墟,682267间民用建筑中有656136间倒塌和受到严重破坏,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4204个孩子成了孤儿。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人民币以上。地震罹难场面惨烈到极点,为世界罕见。

地震遗址纪念墙、抗震纪念馆等红色旅游资源承载着独特的城市精神记忆。

来源兔八哥摄影日志

来源兔八哥摄影日志

来源唐山地震博物馆

二、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探索

1. 工业遗址活化模式

场景再造:启新1889文化创意产业园将水泥厂旧址改造为工业风商业综合体,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研学旅游开发:开滦国家矿山公园推出井下探秘、蒸汽机车动态体验等项目,研学旅游收入占比达35%。

2. 非遗沉浸式体验

皮影主题乐园采用全息投影技术打造《光影千年》演艺秀,游客互动参与度提升70%。

丰南运河唐人街引入非遗工坊集群,实现“非遗展演+手作体验+衍生品销售”全链条消费。我国首个以运河为依托的唐风文化旅游街区—唐山河头老街燃灯大典、鱼龙舞巡游、非遗年俗展演……看不尽的盛唐之美,品不完的地道唐山风味,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到唐山的开埠文化、民俗文化、庙会文化。

河頭老街,来源河頭老街小程序

3. 陶瓷文旅融合创新

唐山陶瓷文化中心推出“72道工序体验游”,配套陶瓷大师工作坊直播带货。采用数字釉料技术开发个性化定制瓷器,实现旅游纪念品溢价300%以上。据不完全统计,2024第25届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共吸引消费者50万人次之多,交易额达到上亿元人民币。

2024第25届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来源唐山会展中心

唐山会展中心

4. 节庆经济赋能

中国评剧艺术节、国际旅游岛沙滩音乐节等年度活动形成品牌矩阵,2023年陶瓷博览会期间酒店入住率达98%。截至2024年10月底,河头老街年内累计接待量突破600万人次,单日最大接待量超11万人,其中外地游客占比超过60%。

三、标杆项目运营启示

1. 南湖生态旅游区

通过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打造丹凤朝阳广场、植物风情馆等文旅设施,创造"工业伤疤变城市绿肺"的全球范例,年接待量突破800万人次。

2025年1月22日,河北省唐山市南湖旅游景区,灯会现场正在进行无人机表演。

2. 培仁历史文化街

依托百年培仁女中建筑群,构建"历史文化+时尚消费"融合场景,引入沉浸式戏剧《那年芳华》,实现文化场馆夜间消费占比45%。

培仁历史文化街,来源:澎湃新闻网

3. 多玛乐园"渔"文化综合体

多玛乐园创新性地将数千年传统渔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将传统捕鱼技艺转化为50余项科技互动项目,开创"非遗技艺+科技娱乐"新模式,打造了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产业链条。近年来,园区年均接待游客量达60万人次。2022年入选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全国仅12家)

多玛乐园研发的欢乐捕鱼机——游客可以通过视频观察水下的鱼并体验捕鱼乐趣。来源:唐山文旅

四、深化发展的突破方向

1. 数字技术赋能

开发工业遗址AR导览系统,建设唐山非遗数字博物馆,运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文创IP确权交易。

2. 业态融合创新

- 打造"工业遗址+剧本杀"沉浸式剧场

- 开发陶瓷材料3D打印体验项目

- 构建抗震精神主题红色旅游线路

3. 区域协同发展

嵌入京津冀文化旅游圈,联合天津滨海新区、承德避暑山庄打造跨区域工业遗产旅游带,开发"京津唐工业文明走廊"主题线路。

4. 服务能级提升

建立文旅大数据中心实现精准营销,培育专业文化解说员队伍,完善"智慧旅游"服务体系。

五、可持续发展建议

1. 建立文化资源分级保护机制,划定工业遗产核心保护区与开发区。

2. 创新利益分配模式,引导原住居民参与旅游开发。

3. 培育复合型人才,加强文旅策划、数字化运营专业培训。

4. 构建效果评估体系,设置文化传承度、社区受益率等特色指标。

当前唐山正处在从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文旅城市转型的关键期,需把握“文化场景化、体验深度化、运营智慧化”趋势,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释放文化生产力,最终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城市形象提升、产业转型升级的多维价值共生。

综合:deepseek、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客户端、河北新闻、唐山文旅、唐山河头老街、唐山会展中心等。

0 阅读:0
啸扬趣事

啸扬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