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制药厂爆炸从3人失联到7人死亡,通报差异为何如此巨大?

阿泽新鲜事 2025-04-07 14:28:31

3月20日河南省项城市周口红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厂区发生爆炸,6人当场死亡3人受伤。5天后事故处置现场二次爆炸,一名挖掘机司机死亡。

厂房爆炸

官方通报涉事厂房层层转包,涉事企业非法生产医药中间体,操作中因反应釜超温引发化学物分解爆炸。涉事企业三得利生物科技公司,租用了红旗生物的厂房,而红旗生物又将该厂房转租给了另一家亿途新材料公司,这样便形成了租中租的链条。

爆炸发生后项城市应急管理局最初通报时,仅仅提及“3人失联”,而且在河南省委书记、省长赶赴现场之后,伤亡数字竟然急剧增多。厂房爆炸是赤裸裸的人祸。层层转包的“夺命生意”是监管的集体失明。

涉事企业三得利生物科技公司,非法生产高危化学品,而反应釜的操作规范简直形同虚设。这种行为非常危险,严重违反了安全生产规定,不加以严厉惩处,难保不会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酰基叠氮化物分解爆炸需有特定的温度条件,工人未接受过专业的培训,设备也缺乏相应的监测系统。企业主明明知晓其中的风险,为了利益依然选择铤而走险。厂房出租方红旗生物科技公司,将场地视为“摇钱树”;放任此类高风险的生产活动,安全责任书沦为了一纸空文。

消防现场救火

二次爆炸暴露了应急处置方面的混乱。首次爆炸后现场并未彻底地排查隐患,挖掘机司机在没有确认安全的情况下就开始作业,被二次爆炸给吞噬了。涉事企业、救援部门、地方政府,是否将人命视为“善后指标”?从3月20日到3月25日,五天时间未能封锁危险区域,究竟是能力不足,还是态度漠然?

伤亡数字的“变脸游戏”,更显荒诞。3月20日官方通报“3人失联”,4月1日河南省应急管理厅确认“6人死亡”。舆论的倒逼下数据慢慢开始透明。若省委领导未曾亲临现场,真相是否会被永久掩埋?涉事企业会不会存在保护伞?项城市应急管理局的初步通报,到底是失职呢,还是在刻意淡化?

制药厂变身成了“化工厂”,其中存在的黑色产业链有待深入挖掘。周口红旗生物科技公司注册范围是的“生物技术研发”。此公司一直将厂房出租给他人使用,利用厂房制造医药中间体。这种现象令人意外,注册范围与实际用途有明显的差距。

本次事故汇总,图片来源新京报

这类高危化工作业,需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以及环评报告,涉事企业无一具备。监管部门日常检查,流于形式,罚款了事,纵容了企业“白天关门,夜间开工”。类似厂中厂模式在中小城市普遍存在。而且在低成本、高利润的诱惑之下,安全红线被随意地践踏。

7条生命在那爆炸中消散;那些破碎的家庭等不到一声“对不起”。当厂房转变为火药桶的那一刻,监管的每一次装睡,都意味着对犯罪行为的默认。质问那些涉事的企业,化学公式里是否有计算良心的分子量?拷问地方政府,GDP的账本难道就不曾沾染过血迹吗?安全生产怎么能够仅仅依靠鲜血来敲响警钟呢,公众需要的是能够彻查真相的利刃,而不是敷衍了事的“举一反三”。

你身边是否存在违规生产?欢迎留言曝光!关注阿泽,追踪事件后续追责进展。

本文引用:新京报

0 阅读:19
阿泽新鲜事

阿泽新鲜事

聚焦新鲜热点,洞察时事风云,传递有趣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