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毫不客气地表示:“关键技术都在我们手中,若我们决定切断大陆芯片供应,他们将束手无策!”不仅如此,他再一次强调:“我的身份一直是美国人,除此之外别无其他!”对此,我们霸气回怼:“芯片是人造的,不是神造的! 张忠谋的自信有其行业背景支撑。这位出生于浙江宁波的美籍华人,带着麻省理工的博士学位深耕半导体领域,1987 年在台湾新竹创建台积电,用专业代工模式改写行业格局。 英伟达的 GPU 概念、德州仪器的先进方案,诸多巨头的核心产品都曾依赖台积电的生产线,他因此被称作 “半导体教父”。 2023 年,他公开表示大陆芯片技术落后台湾 5 到 6 年,支持美国针对大陆的半导体政策,立场清晰可见。 这样的言论并非没有现实依据。 曾几何时,大陆芯片市场高度依赖进口,台积电南京厂生产的 16 纳米、28 纳米成熟制程芯片,广泛用于汽车电子、智能手机等领域,一度占据相关市场重要份额。 2025 年 9 月,美国撤销台积电南京厂的设备进口授权,外界都在观望大陆产业会如何应对。 实验室的灯光比以往亮得更久。没有先进设备就从基础工艺突破,中芯国际在成熟制程领域持续发力,2025 年相关产能利用率始终保持高位。 晶圆制造的关键环节里,国产刻蚀机精度不断提升,光刻胶产品通过多家厂商验证,曾经被卡脖子的设备清单正在逐一缩短。 产业数据记录着悄然的变化。 2025 年 9 月,芯片产业指数在波动中保持增长,单周成交金额突破 1.3 万亿元,总市值稳定在 4.8 万亿以上。 汽车芯片领域,国产替代率已从三年前的不足 5% 升至 22%,新能源汽车厂商的供应链里,本土芯片的标识越来越多。 物联网、消费电子等领域,大陆企业推出的替代方案陆续通过客户测试,订单量逐月攀升。 美国撤销授权的影响正在被消化。 台积电南京厂占其整体产能仅 3%,而大陆本土工厂的产能正快速补位。台湾的社论指出,外部限制反而成为本土化的催化剂,大陆在成熟制程上的自给能力不断增强,市场空间持续扩大。 那些曾经依赖进口的企业,如今更愿意与本土芯片厂商合作,共同打磨产品性能。 张忠谋或许未曾料到这样的速度。他曾直言美国芯片法案存在浪费,却依然支持其限制逻辑,却忽视了技术突破从来不是单一环节的胜利。 从硅料到封装测试,从设备研发到软件适配,大陆正在构建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每一个环节的进步都在夯实自主的根基。2025 年以来,多家企业宣布新一代芯片量产,应用场景从工业控制延伸至人工智能领域。 芯片从来不是某一方的专属。张忠谋的技术自信,最终遇到了自主创新的坚定。 那些在实验室里反复调试的参数,在生产线上不断优化的工艺,都在印证着 “人造而非神造” 的道理。技术的壁垒终会被时间打破,自主发展的道路上,每一步前行都算数。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毫不客气地表示:“关键技术都在我们手中,若我们决定切断大陆芯片
文人学社
2025-09-21 10:54:3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