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黄百韬自杀,粟裕一头栽倒,后来其妻透露:他不敢向主席诉苦

岁月不经谈 2024-10-04 14:46:32

同年 11 月,焦急万分的蒋介石对着军事图不断比划,只因粟裕将军所率华野主力军正猛扑徐州。

纵然蒋介石派出了众多部队予以支援,可我军依旧夺取了最后的胜利。

然而,战斗获胜后,当粟裕听闻黄百韬自杀时,竟出人意料地一下子晕倒在地。

那么,粟裕与黄百韬莫非存在某种私交?以至于他在听闻黄百韬死讯时竟会出现这般大的反应呢?

若并非黄埔出身,即便有着天大的本事,蒋委员长也绝不会真心加以倚重。

和诸多受蒋委员长倚重的黄埔系军官相比,黄百韬的功绩丝毫也不逊色于他们。

何应钦与顾祝同是否真的极为赞赏黄百韬的军事谋略呢?其实未必如此。

他们之所以对黄百韬格外倚重,关键在于其掌控的人当中,黄百韬是打仗最为厉害的那个。

关于此,黄百韬内心自是明晰,可他压根不在意,在他看来,拥有可被利用的价值,有时也算一种荣耀。

于是,双方为满足各自所需,黄百韬就这样硬生生地被推到了第七兵团司令长官这一职位上。

身为中将司令长官且手握实权,在国民党的队伍中,其可谓是具有相当话语权的重要人物了。

需知晓,此类职位通常由蒋介石的心腹之人担当,而黄百韬却也算将这一惯例给打破了。

然而黄百韬意想不到的是,这竟是他人生舞台上的最终落幕时刻。

起初,蒋介石打造第七兵团,意在让徐州战场的不利态势得以扭转,进而能够抢占到有利时机。

然而遗憾的是,他的军事指挥才能着实拙劣,其每每做出的谋划,常常是将自己人置于水深火热之中。

此次黄百韬部依旧这般,起初依蒋委员长之令移至陇海线,而后却又得收缩兵力,全力去守徐州。

由于诸多愚蠢的调遣安排,致使黄百韬部的阵地渐渐处于孤立无援之态,左右两翼的掩护与策应也都丧失了。

身经百战的黄百韬,很快便察觉到了这个问题,并且一心想要摆脱当下自身所处的困境。

就这样,接连两次给“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打电话,期盼着可以出现转变的情况。

刘峙身为黄百韬名义上的上级,岂会容忍下属对他指手画脚,故而对黄百韬电报内容极为轻视,全然不予采纳。

由于刘峙的消极怠工,致使黄百韬部队原本可用于撤离的最佳时机就那样白白被消耗掉了。

那时蒋介石极为担心其拟定的作战计划无法得以圆满施行,特意乘飞机赶赴徐州进行视察。

当了解到徐州一线局势不太乐观之际,蒋介石匆忙采取补救措施,下令让黄百韬的第七兵团向徐州以东撤退。

都这个时候了再撤离哪里还来得及啊,黄百韬也只能无奈地仰头长叹,满心都是郁闷。

那时,徐州战场上国民党军队全线大范围转移,高层为让“自己人”快速逃至安全处,竟下令黄百韬部先掩护他人撤退。

国民党上层人士心里也清楚这般不太妥当,为能稳住黄百韬,就将两个杂牌军交由黄百韬去指挥。

如此一来,黄百韬的手下便汇聚了十二万多的兵力。

粟裕极具战略洞察力,一下就洞悉了黄百韬部所处的窘迫之境,接着便指挥部队径直向黄百韬扑去。

身经百战的黄百韬当然知晓粟裕的厉害,当他晓得自己掩护的李延年部已安然撤离,便即刻沿着陇海线向西奔逃。

然而此刻他想要安然撤退已无可能,粟裕岂能容忍到嘴的肥肉溜走呢?

国民党军队向来只会打顺境之仗,但凡遭遇需撤离的情况,便会即刻陷入一片混乱无序的状态。

此次依旧如此,那些军官们为争相逃命,竟将整个过河的铁桥拥堵得水泄不通。

兵贵神速乃老祖宗的英明之见,而国民党行动这般缓慢,无疑是将所有主动权都轻易地舍弃掉了。

1948 年 11 月 9 日那天,于碾庄圩,黄百韬的部队被粟裕所率的庞大军队给紧紧围困住了。

此刻众人皆晓,黄百韬的覆灭仅是时间早晚罢了,这已然是板上钉钉之事。

鉴于正面战场上诸多国军高级将领纷纷投诚,这对国民党内部造成的冲击极为巨大。

因担忧黄百韬步其后尘,蒋介石特意写了封亲笔信,还让顾祝同乘飞机前往碾庄圩将信投给黄百韬。

蒋介石与顾祝同那点心思,黄百韬可谓心知肚明,他无奈苦笑后令传令兵发电,表示定会为党国竭诚尽忠。

黄百韬的电报让国民党高层暂且安心,他们只是口头叫嚷着派援兵,实则从根本上已放弃救援。

孤立无援之际,黄百韬的阵地逐渐地遭到吞噬,一点一点地被削弱。

20 日这天,解放军彻底击溃黄百韬所部的抵抗,致使第七兵团众人纷纷开始逃窜。

身负重伤且知晓自己难以逃脱的黄百韬,于最终时刻举枪自尽,如此也算是对蒋介石与顾祝同有所交代了。

此仗对淮海战役获胜及主席解放全中国大战略意义重大,致使粟裕压力极大,他一直抱病于前线顽强指挥作战。

他每日皆栖身于指挥所中,只为能够把控住最新的战场态势。

在极为高强度的操劳运作下,粟裕的精神状态已然濒临崩溃的边缘。

在获悉黄百韬部已然被完全击垮,且黄百韬亦自杀丧命后,他那一直紧绷着的精神总算松弛了下来。

这人一放松下来,顿时就感觉天旋地转,整个人瞬间昏厥,而后直直地摔倒在了地上。

这着实将众人吓得不轻,而后匆忙慌乱地把他送至医院之中。

粟裕的妻子对他最为了解,始终清楚他是在带病进行指挥作战。

鉴于那时的战场局势极为紧迫,粟裕便不敢向主席与党中央提及自身的身体状况。

粟裕唯恐自身身体状况干扰毛主席及党中央对全局的研判,因而始终在竭力忍耐坚持着。

在知晓所有战略计划均已成功实现时,他终于再也无法支撑,而后便晕倒了。

这是毛主席与党中央给予他的至高褒扬与肯定,是对他的一种绝佳认可。

相较于黄百韬,粟裕着实幸运得多,其既握有部队指挥权,又有众多志同道合的同志在背后全力支持着他。

瞧瞧这般团结且无私奉献的解放军,再看看那内部勾心斗角、腐败透顶的敌军,他们又怎么可能是对手呢?

0 阅读:104

岁月不经谈

简介:岁月不经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