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多影视剧中,申公豹被刻画成一个反面人物形象,阻止武王伐纣、荼毒天下百姓。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之魔童闹海》则给出不同的解读。
他练功十分勤勉、从不懈怠,奈何始终得不到重用。
最后,一点点走向黑化的深渊......
那么,真实的申公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01
想要全面了解申公豹,需要从很久很久之前说起!
远古时期有一位大能叫做鸿钧老祖,麾下有三个厉害的徒弟,分别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
三个徒弟学有所成便创办自己的学院,太上老君为人懒散,以“无为”的教学理念创办人教。
元始天尊性格高傲,招收学生只喜欢素质高的,也就是我们现在的贵族教育。
通天教主性格随和、平易近人,办学理念是“有教无类”,什么人都收、什么人都教。
因此,人教的学生只有一个,阐教的学生也不多,截教的弟子却遍布天下。
申公豹最初拜在阐教门下,可元始天尊崇尚的是精英教育,要求高颜值、好出身、强天赋。
申公豹只是一个妖族出身,即使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得到认可,就如同《哪吒1》中他所说的那句话一样: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因为偏见申公豹离开阐教,转身拜在截教门下,开始自己“助纣为虐”的大业,封神也就此拉开帷幕。
02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申公豹的命运是自己选择的,其实不然。
与其说是“我命由我不由天”,不如说是天道早已安排好他的宿命。
《姜子牙——上昆仑》中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左道傍门惑子牙,仙翁妙算更无差,邀仙全在申公豹,四九兵来乱似麻。”这28个字早已暗示申公豹的宿命,而这依然要从很早很早之前说起。
话说,昊天也是鸿钧老祖的心腹,怎么着也得给个身份,于是便为他创立天庭。
这时的天庭职位很多,然而没有一个仙人能看上,无奈之下只能进行一场“海选”。
三教掌门人宣布,商朝气数已尽,应当被周朝所取代,改朝换代期间的战争就是封神之战。
三教弟子法力高强、崇尚自由,自然不愿卷入这场战争,于是“阴谋家”便安排两个人去拉偏架。
姜子牙去了周阵营,而申公豹去了殷商,前者邀请阐教弟子助阵,后者邀请截教弟子进攻。
申公豹擅长游说,也正是靠着惊才绝艳的口才,说服三十六路人马投身战局,推动封神大业的进行。
曾经和睦的道教弟子再也不和睦,成为阴谋家眼中的棋子,最终“魂体封神”,成为昊天的免费的劳动力。
03
事情发展到这里,申公豹的作用基本就完了,也终将迎来他的结局。
当年为夺取封神榜,申公豹多次陷害姜子牙,元始天尊擒下他后假意为难,申公豹为了活命发下毒誓:
“弟子如再要使仙家阻挡姜尚,弟子将身子塞了北海眼!”离开之后,他依然仗着自己的人脉、巧舌如簧,鼓动异能人士阻止武王讨纣。
如今封神大战结束,申公豹再次被抓,只能履行当年的诺言,以身体去堵北海之眼。
今奉太上元始敕命:尔申公豹身归阐教,反助逆以拒直,既以被擒,又发誓而粉过。身虽塞乎北海,情难释其往愆。姑念清修之苦,少加一命之荣。特敕封尔执掌东海......为分水将军之职。意思就是说申公豹罪责难逃,要履行诺言堵北海之眼,不过在封神之战中也有苦劳,又给了一个“东海分水将军”的荣誉。
《封神演义》第三十七回是这样形容申公豹的:
炼就五行真妙诀,移山倒海更通玄。降龙伏虎随吾意,跨鹤乘鸾入九天。紫气飞升千万丈,喜时火内种金莲。足踏霞光闲戏耍,逍遥也过几千年。其实,以申公豹的本领完全可以做一个逍遥的散仙。
只可惜他始终是一颗棋子,最后成为封神榜中的一员,从此受制于人,再也没了自由。
什么是封神?总结为一句话:整部剧都是大佬们的阴谋论!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欢迎在文章的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