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腔启示录》这部看起来很「装」的戏,却狠狠地让CBD人共情了。
形形色色的男女通过「装腔」,努力挤进各种话题和圈子:低头闻闻酒,用「一二年的迈克伦雪莉桶」证明自己是有腔调的男人;抿嘴咂咂味儿,畅谈中国香茅与欧洲香茅的配料差异,标榜自己是见多识广的上层人士……
这些「骚操作」让观众大呼:「让我看看,这是谁身上的摄像头!」
而这部让网友直呼「这我好像在哪儿见过」的影视剧,改编自2020年豆瓣阅读长篇拉力赛冠军柳翠虎的同名小说作品。作者本人的人生经历,正是共情感与沉浸感的重要来源:
柳翠虎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系,毕业后的她曾任职「红圈所」,从事知识产权、影视娱乐与电信、互联网领域的法律服务,业余时间创作了长篇连载小说《装腔启示录》,误打误撞进了文学创作的领域。也正因为此,在打造女主角唐影时,柳翠虎有意将其设置在了律政领域——红圈所的低年级律师。
作者本人的北漂经历和知识产权初级律师经历,使得她笔下主角的工作生活脚踏实地的真实,「精致穷」的疲惫,让广大打工人心生共鸣。
《装腔启示录》的受到热议,也再次将影视剧背后的IP热土——豆瓣阅读推到台前,与此同时也将豆瓣IP作者向前推了一步。
豆瓣阅读的创作者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从《小敏家》的作者伊北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到《装腔启示录》的作者柳翠虎顶着北大法学系头衔,豆瓣阅读的作者似乎大多闪烁着高学历的标签;从影视化破圈黑马《失恋33天》,到《我的朋友陈白露小姐》,情感真挚、人物鲜活、文艺清新成了豆瓣阅读作者创作文风的写照;从《薄情人回收手册》《无法反驳的女人》《失笑》等女性题材创作,到《消失的孩子》《九义人》等悬疑反转故事,豆瓣阅读的作者又以小众的视角、独到的见解于行业标榜……
在这些标签之外,1号选择与两位豆瓣阅读创作者展开对谈,试图窥其一斑。
「庸常生活的庇护所」
自称「新人进圈,为爱发电」豆瓣阅读作者Vicky,在第五届豆瓣阅读长篇拉力赛中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科幻小说作品《再见蓝星》。
从事编剧的Vicky一直对文字有着纯粹的兴趣。在创作《再见蓝星》之前,Vicky一直进行的都是两万字左右短篇小说的创作,也同样大多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科幻题材。
而这一次涉足长篇领域,不仅是恰好看到豆瓣阅读拉力赛的一把推力,也与自己「想要借此机会挑战一下」密不可分。
一百天的参赛经历,她从一开始「被打击」「被碾压」的失落感;到坚持完赛后的欣喜:「完成比完美更重要,觉得自己了不起!」
与此同时,她也在一百天的沉浸「长跑」中不断收获来自于笔下人物的感动:「我写出了他们的前世今生、家庭、痛苦、挣扎与快乐。有很多次我写着写着会流泪,不知道读者们会不会,但我认为打动自己是作者创作的第一步」。
同样在创作中流泪的,是另一位豆瓣阅读作者方枪枪:「仿佛无数次与他们对话、参与他们的人生。我的真实情感融入进去,是情不自禁流泪。」
在与方枪枪的对话中,她提到最多的词是「热爱」。
主业为纸媒编辑的方枪枪,对文字的热爱可以追溯到学生时代:「那时候就经常写言情类的短篇」。而她投入到兼职创作长篇小说,也已经有六年多的时间,在豆瓣阅读发布了四部中长篇小说作品。
方枪枪的悬疑小说《埋单》,曾入围译林出版社2021年举办的首届悬疑推理小说大赛;30万字的职场小说《格子间的西西弗》,初稿曾入选第八届广西网络文学大赛终审名单;与此同时,还有两部小说作品,在喜马拉雅以有声书的形式发布。
是一直以来对文字的热爱,推动着方枪枪的笔耕不辍。
工作之余的长篇小说写作并不轻松,但方枪枪已经习惯享受这种漫长的独处,虽然有时候刚在电脑前坐下的五分钟是煎熬的,但是开始码字只需要十分钟,她便能沉浸进去:「周末的时间我可以在电脑坐一整天」。
而对生活深度思考的乐趣,是她从不轻松的码字中发掘的蜜糖。
在她看来,小说的创作是对生活观察的映射,正如《格子间的西西弗》中设定的故事背景——纸媒行业,也是她所供职、熟悉的职场,而在她也在自己撰写的评论里坦言:「小说里主要人物基本都有原型,但故事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写《格子间的西西弗》的初衷,便是想要记录下我所热爱的这个行业的一段浮沉兴衰,我身边这群可爱可敬的同事们的失意与得意,笑与泪,彷徨与挣扎,光芒与荣耀。」
小说的创作让她有了着力点,去记录自己细致的生活观察、深度的点滴思考,甚至有时候是一些生活琐碎背后的第六感。
创作的过程,于方枪枪而言,常常是一个重新对生活审视的过程,而这也成为她对文字创作充满热爱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鸡毛蒜皮、柴米油盐的庸常生活中,文字是我找到一点自己的乐趣。」
所以对于这些豆瓣阅读的兼职创作者而言,他们并未把功利的目的放在首位,而是将自我兴趣与热爱作为创作的源泉。
显得十分「佛系」的心态,也使得他们更敢于挑战舒适区、敢于钻研小众而独特的视角。
Vicky在第一次投入长篇小说的创作中,就尝试了群像戏极为丰富的人物架构形式,背景相差极大的各种角色,给予了Vicky很大的挑战。
而方枪枪则在多年的文字创作过程中,不断打破舒适区,构思并涉猎言情、悬疑、职场等多种类型创作,在她自己看来:「悬疑类型是我的短板,但是我现在依然在尝试一部15万字的长篇悬疑小说。」
从内心生发的热爱,成为了他们强大的内生动力,它不会因收益不达预期而停更,也不会因偶尔无人问津而放弃,因为持续创作的乐趣,首先取悦了创作者自己。
一份做不外行的「兼职」
方枪枪至今还记得自己两部小说下的两条读者评论:
于她而言,这是在内心热爱的自发动力之外,另一种强大的动力。
「追更」是对创作者能力的认可,是对作品的共情,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连结。方枪枪说:「像是不曾相识却又冥冥之中的灵魂交流。」
这也激励着她不断打磨自己的文本、提高自己的创作专业度,让自己的这一「兼职」并不外行:「我的作品必须首先要对得起自己。」
而专业的文字能力,显然也很适应豆瓣阅读的作品氛围。
相较于晋江、番茄、七猫等同类型阅读平台,豆瓣阅读的标签似乎有别于爽文网文,而有着更倾向类型文学的文青范儿。
以豆瓣阅读拉力赛为例,Vicky留意到编辑青睐的作品大多是出版风,这些作品文笔好,写作笔法成熟,且故事耐看,具备出版为纸质书的潜力。
相辅相成,豆瓣用户的画像多为一二线城市、经济能力较强的年轻一代,这也使得专业度更高、议题性更强、类型化更显著的文学作品在豆瓣阅读更受到瞩目。
「在参加拉力赛的过程中,看到了很多同类别的其他优秀作品,看到了许多作者优秀的想象力和成熟的文笔,这使我意识到不足之后,也更有方向。」 Vicky如是说。
除了对于文字专业度的自我要求,Vicky还展现出了新生代文字创作者对于新生事物的开放心态。
在AIGC被「是否将取代创作者」的热议裹挟中,Vicky大胆地将AIGC的使用融入自身创作过程。
她熟稔于借助ChatGPT来提升自己的创作效率,在创作《再见蓝星》时,由于这部小说的群像戏非常丰富,且背景相差极大,Vicky生活经历中所了解到的外国文化非常有限,于是她借助了ChatGPT搞定了很多资料查找的问题。
她举例到:「比如想写日本的武士道家庭,我会在上面搜索武士道家族历史、由来方式、日常生活、从事领域等。从中提取我需要的信息,再结合我的想象力进行创作。」
在亲身体验与使用过后,对于AIGC她也更有发言权:「AI对于创作完全起辅助性作用,而非决定性,当我的故事需要创新的时候,我不会使用它。」
不停步,而后见山外山
随着中短视频等小体量影视模式的发展,以及时代议题热点的迁移,类型文学影视化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会,豆瓣文学的IP影视化改编也不断破圈。
从早年间,还称不上豆瓣阅读IP的豆瓣日记热帖影视化代表作品《失恋33天》《我的朋友陈白露小姐》等作品,到近两年改编自伊北同名小说的《小敏家》,改编自贝客邦小说《海葵》的《消失的孩子》,以及改编自柳翠虎同名小说的《装腔启示录》。
豆瓣阅读的影视化进程可谓是稳步向好,并且展现出了区别于晋江等IP热门的内容风格强大潜力,豆瓣阅读拉力赛更是直接由以芒果TV、柠萌影视等影视单位为代表组成观察团。
这对于任何一个豆瓣阅读创作者而言,都是一种刺激。
Vicky始终觉得每个小说作者都会幻想自己作品影视化:「作为编剧出身,我在写小说时,脑海里过的都是电影画面,所以写的时候,我时常是用文字还原我脑海中场景的思维来创作。」在她看来,一部作品是否有机会被影视化,最重要原因在于题材是否受到市场的欢迎,故事内核是否有热点,它能够引起社会共鸣,击中受众痛点。
除此之外,方枪枪还认为影视化的重要基础之一,在于原著的热度:「原有作品的粉丝量足够多,这才让作品本身有机会被看见,而庞大的粉丝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影视化的观众基础。」
现阶段,豆瓣阅读展现出了机会更多,竞争也更激烈的影视化热度。豆瓣阅读的创作者们在多方面良性循环下,也自然会对大环境更有期待。
不论是初涉长篇小说的Vicky,还是探索六年多的方枪枪,她们对于未来持续创作的态度,都极为正向。
作为编剧的Vicky表示自己的生活与文字创作早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我靠文字调节自己的生活。我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读书、看剧和写作了。我的理想是在这个行业内持续深耕,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我会不断去构思、不断去创作。实不相瞒,现在我的脑子里也已经有了下一部作品的思路,我想要以我的大家族为背景,我想不仅是我对家族亲情纽带的思考,也有可能是对时代的一次思考。」说起未来的期待,方枪枪的语气里带着兴奋。面对新的题材,她表示忐忑,但依然满怀热忱地摩拳擦掌。
《装腔启示录》的作者柳翠虎个人简介里有一句话:写小说是一场光明正大的行骗。
这群不停步「光明正大行骗」的创作者们,期待他们去创造一个又一个「新世界」。
1号结语
当被问及:「你会如何形容文字创作与你生活的关系」时,方枪枪几乎不假思索:「在《格子间的西西弗》中,我设置了一位插画家的角色,小说中他的一句话我觉得恰好能够形容,对他而言『画画是平凡生活中的奇幻诗意』。于我而言,写作就是如此。」
而Vicky则说:「创作完成《再见蓝星》,我看到不足,也看到亮点,所以我祝我自己继续努力,永远记得在浩瀚的宇宙中,我是个渺小的人。」
豆瓣阅读创作者的画像千人千面,但他们势必有相通之处,热爱便是其一。
我们这个时代,从不缺故事。而挖掘和记录故事的人,尤为珍贵。
正如Vicky的豆瓣主页说明:「每天都做梦的白日梦想家。」期待他们将每天的梦,书写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