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上将质问马斯克:“如何才能一举击败中国?!”马斯克毫不避讳地说:“美国永远也无法打败中国,这连小学生都知道!”“美国在某些领域的自满和停滞,才是它最大的敌人。”马斯克的补充一针见血!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先拿美国最引以为傲的半导体来说,以前总说“卡中国脖子”,可现在谁卡谁的脖子还不一定。 9月16日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和波士顿咨询刚发的报告里自己承认,美国全球半导体制造份额从1990年的37%跌到了现在的12%,想靠200到500亿美元减税搞19个新晶圆厂,可建厂成本比中国高37%到50%,这账怎么算都亏。 反观中国,9月长江存储刚发布全球首款128层QLC NAND闪存芯片,读写速度4GB/s,良率稳在98.3%以上,成本还比进口的低15%,华为、小米早就批量用了。 10月澜起科技的PCIe 5.0内存缓冲芯片,又通过国际认证,成了全球第三家能造这高端货的企业,以前被美国垄断时服务器厂商采购成本高30%,现在国产货一上,每年新建100个数据中心就能省上百亿。 美国这边还在靠补贴画饼,中国已经把芯片从实验室造进了手机、服务器,而且不止芯片,新能源赛道上美国的迟钝更明显。 马斯克自己做特斯拉,肯定比谁都清楚中美差距,10月6日工信部的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今年销量要超1500万辆,渗透率48%,国庆期间充电量都创了同期纪录,这背后是车购税全免、以旧换新补贴这些政策实打实落地,还有双积分政策倒逼技术升级。 而美国喊了好几年“新能源转型”,可本土充电桩覆盖率连中国的零头都不到,车企想扩产还缺工程师、缺供应链配套,连特斯拉德州工厂,都因为原材料问题一再减产。 中国从电池到整车的全产业链跑起来了,而美国连基础配套都没补齐,这种停滞不前,靠几句“击败中国”的喊话追上,是不太现实的。 技术竞争拼的是产业生态,不是嘴硬,比技术滞后更要命的是人才流失,这才是美国自满的最惨代价。 9月19日清华物理天才姚顺宇,从美国AI公司Anthropic离职,十天后就去了DeepMind,离职博客里说跟公司有“根本性价值观分歧”,说白了就是看不惯Anthropic搞极端对华封锁。 这家公司9月刚更新条款,禁止中国实体哪怕持股超50%的海外分支用它的Claude AI,结果顶尖人才跑了,还把国际合作项目逼走了,东南亚、中东的企业怕触红线,全转用OpenAI或欧洲的产品了。 更讽刺的是,现在全球一半顶尖AI人才有中国背景,以前12%选在中国工作,现在美国公司搞隐性排斥,华裔研究员连核心项目都碰不上,腾讯都能以千万美元薪酬从OpenAI挖人了。 美国以为封锁能留住技术,殊不知把最宝贵的人才推给了中国,这就是自掘坟墓。 马斯克说“自满是最大敌人”,这话戳中了要害,美国总觉得技术领先是天生的,不想着留人才、搞创新,反而靠封锁树敌,不败才怪。 美国的自满还藏在政策的僵化里,SIA的报告里说,美国几十年没像样的行业激励,眼睁睁看着其他国家赶超,现在急了才想起砸钱,可早错过了最佳时机。 中国8月《“人工智能+”行动意见》明确要加快存储芯片、算力芯片国产化,10月商务部又出稀土出口管制,从原材料端护着产业链;半导体、新能源这些领域,政策给方向、企业埋头干,形成了良性循环。 美国却把技术问题政治化,Anthropic搞AI封锁,芯片出口设限,结果姚顺宇这样的人才跑了,中国本土AI大模型文心一言、通义千问追上来了,存储芯片打破垄断了,反而加速了中国的自主创新。 马斯克敢说真话,是因为他站在科技和产业一线,看得比五角大楼的上将清楚。 美国不是输在“没技术”,是输在“自满到不愿进步”,输在“把封锁当捷径”,输在“看不见中国的实干”。 12%的半导体制造份额、留不住的顶尖人才、补不上的新能源配套,这些不是中国逼的,是美国自己慢下来了。 中国从来没想着“击败美国”,只是在别人自满的时候,踏踏实实把芯片造好、把新能源车造好、把人才留住,这种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不是靠喊口号能拦住的。 美国要是还不清醒,继续把精力花在“怎么击败中国”上,而不是解决自己的制造下滑、人才流失、政策僵化,再过几年,可能就更难拯救这种停滞。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在中美芯片竞争这事上,日本人瞅见个挺有趣的情况:美国一门心思拿高端芯片要和中国比
【2评论】【3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