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阿姨又换摊位了。 这次挂着“宁夏牛羊肉”的红布—— 算下来,是她半年里第三次转行。 之前卖卤味时,她蹲在树坑边守到晚上十点,卤鸭腿凉了又热,我买过一次,她非要多塞个卤蛋:“姑娘趁热吃,凉了腻。”后来改卖水果,进了一筐水蜜桃,遇着连阴雨烂了半筐,她蹲在路边挑没烂的捡,指甲缝里都是桃汁,眼睛红红的,说“这筐本来想赚点孩子的辅导费”。这次卖牛羊肉,她戴着手套翻肉,指节上还留着之前削苹果的刀伤,倒笑得比之前亮堂:“冬天滋补,或许能多卖两斤。” 其实哪是她“爱折腾”?是每一次“换”,都是把“糊口”往“过好点”拽——卤味是想让孩子多喝盒牛奶,水果是听说夏天销量快,牛羊肉是邻居说“冬天大家爱熬汤”。楼下卖早餐的大叔换了三次包子馅(从青菜到香菇再到梅干菜),小区门口卖煎饼的大姐加了手抓饼(说“年轻人爱夹火腿”),连巷口修电动车的师傅都开始代充手机电——不是他们想变,是生活的坑太多,每一步都得踮着脚找个稳点的地方踩。 我们总说“努力就有回报”,可对有些人来说,努力的目标不过是“不摔下去”。她的“转行”从来不是放弃,是咬着牙把“不行”换成“再试试”——试一次,就离“过好点”近一点。 今天路过她的摊位,她举着块牛肉冲我笑:“姑娘要不要称点?熬汤香得很。”我买了一斤,她多送了把香菜,说“配牛肉汤鲜”。你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转行达人”?他们的每一次“换”,其实都是藏在烟火里的“拼”啊——拼着把日子,往暖里拽。 你们见过最拼的“转行”是什么样的?来聊聊~
做生意,还是佩服潮汕人“后生仔”,我就买了20元牛肉,他主动问我要不要油腌,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