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刚把中资芯片厂强制接管,中国反手就把仓库大门上锁——安世半导体惠州、上海两大

朦胧烟雨楼 2025-10-19 10:35:14

欧洲刚把中资芯片厂强制接管,中国反手就把仓库大门上锁——安世半导体惠州、上海两大基地里价值数亿美元的晶圆、封装件,如今一箱也飞不出保税区。荷兰正连夜跟中方部委商量豁免,语气急得冒烟。   安世半导体是谁?这家前身是飞利浦核心部门的老牌芯片企业,2019年被闻泰科技斥资340亿人民币全资收购后,迅速成为全球功率分立器件营收第三的巨头。   其生产的MOSFET、二极管等芯片,不仅占据全球40%的电动车逆变器市场份额,更是大众、宝马等欧洲车企的“芯片命脉”。更关键的是,安世在荷兰本土合规运营六年,五年间为当地贡献1.3亿欧元企业所得税,雇佣数千名员工,研发投入三年增长超150%,堪称“模范纳税人”。   可荷兰的“理由”却像一记软绵绵的太极——所谓“治理缺陷”,至今拿不出任何实质证据;所谓“保障供应链安全”,却在行动前一天紧随美国升级“50%规则”,将实体清单管制延伸至中企海外子公司。   更耐人寻味的是,法庭文件显示,美国早在6月就向荷兰施压:若想获得EUV光刻机维修零件豁免,必须先“清除中国在成熟制程领域的关键存在”。这场“接管”与其说是“依法应急”,不如说是美荷联手导演的一场“技术围剿”。   但荷兰万万没想到,中国反手就锁死了“仓库大门”。10月4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出口管制清单,明确规定:凡在华生产、涉及功率器件、模拟芯片、车规级封测的成品,一律需凭许可证出境,审批时间“不超过30个工作日”。   这看似合规的流程,实则给依赖中国“即时交付”的欧洲企业判了“死刑”。安世半导体惠州、上海两大基地内,价值数亿美元的晶圆和封装件瞬间被困保税区。   原本要发往大众、宝马的IGBT模块堆积如山,单日仓储费就烧掉十几万欧元;欧洲汽车业协会紧急测算:若断供持续,大众ID系列电动车每周将面临1.2万辆的产能缺口,德法意三国年底汽车产量或下调15%。   荷兰这才慌了神。10月15日,彭博社援引匿名官员消息称,荷方连夜向北京递交“技术安全承诺书”,愿意开放安世荷兰工厂的技术文档供第三方审计,只为换取中方出口许可的“白名单”。   可中方态度坚决:先解除托管,再谈许可。这一招直击荷兰软肋——他们忘了,安世虽在欧洲注册,但80%的封装产能和近50%的营收都扎根中国。   东莞的小信号组件封装测试基地年产量超500亿件,支撑全球70%的终端产品出货;临港晶圆厂专注车规级功率芯片,与安世主业高度契合。失去中国产能,荷兰的“技术守门人”角色瞬间变成“光杆司令”。   这场博弈的背后,是东西方科技竞争从单一领域对抗升级为全产业链博弈的缩影。中国近期实施的稀土出口管制,让阿斯麦的EUV光刻机核心部件(如精密激光器、磁铁)因缺料交付延迟。   而荷兰对安世的接管,本质上是科技霸权国家对资源优势国家的反制。更危险的是,荷兰开创了一个危险先例:合法完成的跨国收购,六年之后仍可能被“秋后算账”。   这种将商业问题政治化的做法,不仅让中资企业的海外投资面临巨大不确定性,更让全球产业链陷入“信任崩塌”的危机——如果各国都以模糊的“国家安全”为由随意冻结外资资产,谁还敢放心投资?   如今,安世半导体的命运悬在荷兰企业法庭的裁决上:若闻泰科技胜诉,控制权将恢复;若败诉,可能被迫出售股权。但无论结果如何,这场博弈已释放明确信号:在大国竞争背景下,关键技术领域的外资企业,即使合法合规,也可能成为国家权力干预的对象。   你觉得荷兰这次能扛住大众、宝马的催货压力吗?如果各国都学荷兰“接管”外资,全球产业链会变成什么样?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0 阅读:119

猜你喜欢

朦胧烟雨楼

朦胧烟雨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