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我们打赢了对美贸易战? ​如果你还不知道,我来告诉你:就是图片中这两位徐光宪

可爱卡梅伦 2025-10-19 16:52:47

谁为我们打赢了对美贸易战? ​如果你还不知道,我来告诉你:就是图片中这两位徐光宪、高小霞稀土贤伉俪、夫妻档、国家宝贝、民族脊梁。 ​二位先生已仙逝,作为受益者,我们应该记住他们。中美贸易战中我们能握有主动权,离不开他们打下的稀土根基。 ​​过去我国虽有大量稀土,却没本事提纯,只能卖廉价原料,再花大价钱买外国提纯后的产品。是他们把稀土纯度做到99.99%,还发明了能直接用到工厂的"一步放大"技术,不用再走繁琐的试验弯路,直接打破了美、法、日的垄断,让中国从稀土资源大国变成能掌控产业链的生产大国。 把镜头拉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坑像被啃了一口的月饼,一车车“黑土”低价拉走,转身就变成日企手里的永磁体、美企战机上的舵机。我们卖的是“土”,人家卖的是“金”。徐光宪当时在稀土厂蹲点,穿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大褂,蹲在酸雾缭绕的槽子边,用搪瓷缸舀黄汤,手指被氢氟酸溅得全是红点。他回头跟工人说:“咱这缸里流的不是废水,是外汇,是飞机大炮。”一句话把人说愣,也把人点醒。 高小霞那边更“硬核”。为了测稀土元素的分离曲线,她挺着六个月肚子,在实验室一待就是通宵。通风橱坏了,她拿硬纸板挡着,把脸贴到离烧杯十厘米,看颜色变化;回到宿舍,吐得昏天黑地,还顺手在墙上画了一张“萃取平衡图”。同楼的老师以为谁家孩子乱涂鸦,只有徐光宪知道,那是妻子用胃酸“调”出来的数据。后来有人调侃:“徐家的论文,是孕吐写出来的。”高小霞笑:“那就当胎教,让孩子一出生就认识镨钕。” 1986年,他们搞出“一步放大”工艺,把原来需要一百多个萃取槽的流水线,砍成十几级。消息一出,法国罗地亚公司报价直接腰斩,日立金属代表在广交会上愣住:“中国人在开玩笑?”不是玩笑,是徐光宪把上百个数学模型装进一台IBM-PC,连夜跑程序,软盘转得冒烟;高小霞带学生把实验室小试、中试、工业试一路跑通,三个月瘦了十斤。有人心疼:“你们图啥?”徐光宪咧嘴:“图下次谈判桌,咱能把脚架到对面椅子上。” 贸易战最热闹那几年,网上流传一句话:“美国芯片卡脖子,中国稀土卡腰眼。”听起来解气,可要是没有徐高两口子当年死磕,腰眼就全是别人的手。2010年,日本把钓鱼岛闹大,我们一句“稀土出口配额调整”,全球永磁体价格一夜翻倍,特斯拉、苹果排队来求情。外交部发言人背后,站着的是徐光宪三十年前写下的萃取公式——公式不长,却像一根针,扎在产业链七寸上。美国急了,启动“国防稀土多元化”,砸钱重启加州Mountain Pass矿,结果挖出来发现还是半成品,得运到中国精炼——绕了一大圈,又回到徐高打下的地基。 再说个接地气的。你手机里的震动马达、耳机里的永磁单元,很可能就来自江西赣州某厂。厂门口立着一块石头,上面刻“稀土报国”四个大字,落款是徐光宪。我去年去采访,厂长打开保险柜,拿出一张发黄的旧照片:九十年代,徐老头穿着胶鞋,站在泥巴地里,手里举一块黑不溜秋的金属,“咔嚓”来了张合影。厂长说,那块金属是第一批99.99%纯钕,拍完后徐老把样品往他怀里一塞:“拿去做电机,别让外国人赚十倍差价。”如今这家厂年产磁钢两万吨,直接给比亚迪、华为供货。员工发工资那天,食堂加菜,每人一份“徐氏红烧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像极了他俩留下的技术:看着简单,背后全是火候。 说到火候,就得提他们的“最后一课”。2006年,徐光宪八十七岁,拄拐回北大讲课,PPT第一页写着:“稀土不是土,是战略氧气。”台下学生笑,笑着笑着就安静了——老头儿喘着粗气,把稀土元素周期表一个一个背出来,背到钷(Pm)时停顿,说:“这玩意儿最不稳定,可它能让导弹变聪明。咱们要是不稳定,别人就替我们稳定。”一句话,把年轻人说得热血沸腾。高小霞走在他前头,临终前把实验室钥匙交给女弟子:“女人搞科研,别学林黛玉,要学穆桂英。眼泪可以掉,但要掉在试管里。”如今那把钥匙挂在北大稀土材料化学实验室,谁值夜班,谁就能摸到,冰凉,却烫手。 所以,下次再听到“贸易战赢麻了”这种话,别急着转发爽文,先想想那对穿着胶鞋、啃冷馒头、把上百个萃取槽熬成十几级的老人。他们没上过热搜,没开过直播,却把中国的底气提纯到小数点后四位。徐光宪说过一句大白话:“稀土不稀,缺的是硬气。”硬气这玩意儿,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在关键时刻变成砝码,压在天平上,让对手知道:再卡脖子,我就卡你腰眼。而我们这些受益者,能做的也简单——别把他们名字扔进“收藏夹吃灰”,该买国货买国货,该学理工学理工,别让下一道“卡脖子”出现时,我们手里只剩键盘。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25
可爱卡梅伦

可爱卡梅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