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发现没有,中美关税战打到现在,什么台积电!什么英伟达!什么苹果!什么特斯拉!什么高通!什么EUV光刻机……只要中国稀土一断,全部统统“卡脖”! 你每天都在用的东西,可能比你想象中更重要,它可能藏在你手机摄像头里的一个小小防抖模块里,也可能是电动车启动时驱动电机的那块永磁体。 它不显眼,但没有它,现代科技几乎运转不下去,它就是稀土——现代工业的“底层燃料”。 围绕稀土的全球竞争,正在悄悄重塑科技格局,过去大家关注的是芯片本身,而现在的焦点已经转向了制造芯片所需的关键材料和设备,这些基础环节,才是真正决定上层科技命脉的部分。 现代科技之所以能飞速进步,本质上就是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操控越来越精细,要做到这种精度,靠的就是稀土磁体带来的强大磁力。 没有它,任何高端装备都难以维持精度,举个最典型的例子:全球唯一能制造EUV光刻机的ASML公司,在加工纳米级电路时,需要极高稳定性,它的核心驱动系统里就用到了大量稀土磁体。 如果这些磁体性能稍差一点,晶圆就会偏移,整个芯片就报废,苹果的摄像头也一样,每次你拍照时,镜头的防抖、聚焦都要靠微型稀土磁体来实现。 未来的科技,更离不开它,特斯拉正在研发的人形机器人,据官方估算,每个机器人的关节运动系统都要用掉3.5公斤高纯度稀土。 如果这个规模放大到几十万台机器人,那稀土需求量会是天文数字,而在军工领域,从舰载机控制系统到隐形轰炸机关键部件,稀土磁材更是核心材料之一,影响性能稳定性和能源利用率。 稀土的第二个核心价值,是能源效率,全球正在全面进入电动化和AI时代,而这两大领域的性能上限,几乎都被稀土元素决定。 比如,特斯拉Model 3的电机里,用的就是钕铁硼永磁体,每一台车要消耗近1公斤。 前几年,当外界传出中国可能调整稀土出口政策的消息,钕铁硼磁体的价格一天之内暴涨37%,电机成本立刻上升了22%,上海工厂的产能被迫减少一半。 AI行业也一样,像英伟达的H100、B200这种顶级AI芯片,不仅在冷却和功耗控制上依赖稀土磁体,还要用到含“钪”的元件来稳定电流和温度,这些细节零件看似微不足道,但对高算力芯片至关重要。 稀土的重要性,在芯片制造环节更明显,7纳米以下的晶圆,需要用氧化铈来抛光,否则良品率大幅下降。 刻蚀机的腔体,也必须用氧化钇涂层来耐高温防腐蚀,换句话说,没有这些材料,连生产线都开不起来。 而这些关键材料的供应,中国几乎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中国掌握了全球超过90%的稀土精炼和磁体制造能力,更重要的是,拥有能将稀土提纯到99.99%以上的技术。 纯度稍低一点,磁力、耐热性、稳定性都会明显下降,根本达不到工业标准。 西方国家曾尝试“去风险化”,想通过多国布局来削弱中国的影响,但结果证明,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很多人以为只要在别的国家挖矿就能绕过中国,其实真正的难点在于精炼,原矿只是起点,从提纯到合金配比,再到磁体加工,每一步都需要几十年积累的工艺。 台积电曾联合马来西亚尝试建立稀土供应链,丰田也和澳大利亚合作,但很快发现,工厂能建起来,却买不到精炼设备,或者需要中国技术授权才能运行,没有这些环节,再多的原矿也只是堆在仓库里。 今年10月,中国发布的新出口管制政策,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按照规定,只要产品中含有中国来源稀土,且占最终产品价值超过0.1%,就必须申请出口许可。 数字小,但影响巨大,这项政策不仅管控材料,还包括提纯配方、制造工艺、技术图纸,甚至封堵了日韩等国通过“第三方加工”绕过的路径。 全球任何使用中国稀土的企业,只要涉及出口,都得重新评估供应链,对高科技企业来说,这几乎是一场“系统级震动”。 同时,美国和欧洲也在研究替代方案,比如使用氮化铁等新型磁体材料,但这些技术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根据业内评估,即使从现在开始全力投入,建成一座能商业化运行的稀土提炼厂至少需要5年,开发出可量产的新材料,则可能要十年以上。 最终,这场围绕稀土的全球博弈,让所有科技巨头都重新认识到一个事实——全球化并不意味着可以摆脱依赖,真正的合作,是相互绑定、相互制衡,中国给它们彻底上了一课。
继英伟达之后,高通被反垄断调查,立刻服软!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