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威胁中国:不达成协议,就交157%关税! 当地时间20日,特朗普再次威

士气沉沉 2025-10-21 16:01:38

特朗普又威胁中国:不达成协议,就交157%关税! 当地时间20日,特朗普再次威胁起了中国。他声称,中国会坐到谈判桌前,与美国达成一个“非常公平”的协议,因为美国拥有一种“巨大的力量”——关税,如果中国不愿达成协议,就必须向美国支付157%的关税。 这是他在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签完稀土合作协议后的最新表态。或许,这份价值85亿美元的协议让他信心大增,又觉得美国可以对抗中国的稀土“卡脖子”了,所以才一改前几天开始软化的态度,再度举起了关税大棒。 稀土,这个被誉为“工业维生素”和“新材料宝库”的战略资源,一直是中美博弈中的一个隐形战场。 中国长期以来不仅拥有丰富的稀土储量,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全球绝大多数的精炼产能,从开采、分离到提纯,形成了一个难以被轻易替代的完整产业链。 美国虽然也有稀土矿,但长期以来在加工环节严重依赖中国,这成了其高科技产业和军工领域的一块心病。 与澳大利亚的合作,无疑被特朗普视为一招妙棋,试图通过整合盟友资源,建立一条能够绕开中国的全新供应链。 然而,这笔钱真的能立刻买到美国想要的“安全感”吗?恐怕没那么简单。建立一个完整的稀土供应链,远不止是挖出矿石那么简单。 它需要庞大的基础设施、复杂的技术工艺、高昂的环保成本以及漫长的建设周期。澳大利亚可以提供矿石,但将这些矿石转化为高纯度的稀土氧化物和金属,并最终制成永磁体等关键部件,这个过程中的技术壁垒和投资规模是巨大的。 特朗普的这份协议,更像是一个宏大的战略蓝图,短期内难以撼动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或许,他正是看到了这种短期内的无解,才选择用更极端的关税威胁来弥补现实中的力不从心。 这已经不是特朗普第一次用关税作为武器了。回顾他的第一个任期,关税几乎成了他处理所有国际贸易争端的标配工具,无论是针对盟友还是对手。 他坚信,巨大的贸易逆差是美国被“占便宜”的证据,而关税则是纠正这种“不公”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这种简单粗暴的“美国优先”逻辑,虽然在国内部分选民中颇有市场,但在国际社会却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反弹。 如今,他卷土重来,并且将关税的威胁级别提升到了157%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更像是一种极限施压的谈判艺术,通过抛出一个让对手难以接受的极端条件,来为自己的真实目标争取更大的谈判空间。 有趣的是,特朗普的这番言论,与当前拜登政府的对华策略形成了鲜明对比。拜登政府虽然也保留了部分特朗普时期的关税,但其核心策略已经转向了联合盟友、通过产业补贴和科技封锁来进行“小院高墙”式的精准遏制。 从《芯片法案》到推动“友岸外包”,其手法更为细腻和系统化。而特朗普的威胁,则像是一场回归旧时代的个人秀,充满了单边主义的色彩。 这种差异也反映了美国国内在对华政策上的两种不同思路:一种是多边联盟下的长期竞争,另一种是单枪匹马的短期对决。特朗普的表态,无疑是在提醒世界,如果他重返白宫,美国的外交政策风格可能会发生剧烈摇摆。 对于中国而言,面对这样的威胁,恐怕早已是见怪不怪了。过去几年的贸易战,让中国对美国政治人物的“交易艺术”有了深刻的体会。 157%这个数字,与其说是一个严肃的政策预案,不如说是一个政治姿态,一种竞选语言。中国方面更可能采取的策略是冷静观察,以不变应万变。 毕竟,中美两国经济早已深度捆绑,如此天文数字的关税一旦落地,伤害的绝不仅仅是中国经济,更会重创美国自身的消费者和依赖全球供应链的企业。这更像是一场心理战,考验的是双方的定力和底线。 这场围绕着关税和稀土的交锋,看似是经济领域的博弈,实则背后交织着大国政治、科技霸权和未来全球秩序的深刻角力。特朗普的惊人言论,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这究竟是谈判桌前的虚张声势,还是一场即将到来的经济风暴的前奏?美国真的能通过一纸协议和关税大棒,就轻易摆脱在关键资源上的依赖吗? 如果真的走到那一步,全球贸易格局又将面临怎样的洗牌?这一切,都留给了我们巨大的思考空间。你的看法是什么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0 阅读:0
士气沉沉

士气沉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