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俄罗斯专家一语中的:“不论是伊朗还是俄罗斯,都存在一个错觉,那就是只要他们躺下,欧美就会去打中国,而中国需要他们,无论他们做什么,中国都应该出钱,出力!” 有个例子就很说明问题,伊朗和中国签的那25年全面合作协议,当初搞得声势挺大,外界都以为这是两国深化协作的重磅信号,结果落地进度慢得让人着急。 中方企业带着资金和技术去伊朗港口搞投资,本想踏踏实实推进项目,可伊朗那边却反复改图纸、变要求,一会儿要调整工程标准,一会儿又在配套政策上含糊其辞,把好好的合作搞得像场没个头的拉锯战。 伊朗这边之所以敢这么折腾,说白了就是抱着种错觉:自己站在反美一线,等于是给中国挡了枪,中国为了稳住这个“前沿阵地”,不管项目推进多不顺,都得捏着鼻子出钱出力。 可他们没琢磨明白,中国的合作从来不是看谁“站了队”,而是看实际的诚意和可行性,总这么出尔反尔,别说长期合作了,连眼前的项目都得卡壳。 俄罗斯的情况更有意思,西方制裁把它的经济逼得够呛,对华出口的能源、粮食、矿产一车车往东运,中国成了它最靠谱的买家,中俄贸易额蹭蹭往上涨。 按说这时候该好好夯实合作基础吧,可俄罗斯心里还留着后门,一边靠着中国市场缓解压力,一边又不愿彻底断了和欧美的联系,仿佛觉得中国离了它的能源就玩不转,自己随时能拿捏住合作的主动权。 去年中俄伊在北京开会晤,中国好心出面主持,帮着协调核问题和制裁解除的事儿,俄伊两国嘴上都夸中国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可私下里还是老想法:中国既然要在多边机制里扛事儿,就得优先满足他们的诉求。他们忘了联合声明里写得明明白白,三方合作的前提是“相互尊重”,中国支持终止非法制裁,但更讲究外交对话的实际效果,可不是无条件当“提款机”。 这些国家总觉得自己是中美博弈里的“关键棋子”,只要自己躺下不扛了,欧美就会集中火力对付中国,中国没了他们这个“盾牌”就得慌神。可现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欧美对中国的战略打压是长期布局,从科技封锁到贸易限制,早就有自己的节奏,不会因为某个国家的态度就轻易转向。 就拿美国来说,一边制裁俄罗斯,一边照样卡中国芯片的脖子;欧洲嘴上喊着对俄强硬,转头还是要和中国做贸易。俄伊把自己的战略价值抬得太高,却没看清中国的底气从来不是靠谁“庇护”,而是自己的市场规模和工业实力。中国买俄罗斯的能源是因为性价比合适,和伊朗合作是看中长期潜力,要是对方总拿“挡枪”说事儿漫天要价,大可以转向其他合作伙伴。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国家总说自己在“前线扛雷”,可实际上是中国在背后默默托底。伊朗能顶住制裁压力,离不开中国的合规贸易支持;俄罗斯经济能稳住基本盘,靠的是中国市场的持续吸纳。说白了,不是他们在帮中国,反倒是中国的务实合作帮他们扛住了风浪。 这种错觉要是一直拎不清,迟早得耽误事儿。中国从来不吃“道德绑架”这一套,上合组织、金砖里的合作案例摆着呢,凡是能长久的协作,都是双方各取所需、互相体谅的结果。俄伊要是总抱着“中国必须帮我”的心态,要么把合作拖黄,要么就得慢慢发现:中国的伙伴有的是,真不是离了谁就不行。 说到底,国际社会的合作拼的是实力和诚意,不是谁给谁“当靠山”的戏码。俄罗斯专家点破的这层窗户纸,其实是给所有有类似想法的国家提了个醒:别把自己的位置摆错了,中国需要的是平等的合作者,不是需要养着的“包袱”,想靠错觉拿捏合作,最后只能自己尴尬。
中国已经抛弃了俄罗斯!”俄专家抱怨中国在俄乌保持中立,不仅暗示普京或许会和美国结
【9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