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男子花45015元,网购了一块50克金条。第2天,他看黄金涨价,直接把没

月鹿一鹿前进 2025-10-22 11:58:17

北京,一男子花45015元,网购了一块50克金条。第2天,他看黄金涨价,直接把没到手的金条卖了,然后去查物流,却惊讶的发现,显示“派送中”的订单突然被取消,卖家让他去找平台,平台说:被系统拦截了,补偿你200元。很快订单又被强行删除,一切都像没发生过一样。男子大怒:我损失了数千元差价,你打发叫花子呢?他怀疑卖家和平台“联手”,只要涨价就不发货。其他网友的遭遇让人恍然大悟,结果惊呆众人! 眼瞅着一笔4.5万元的金条订单,物流都显示“派送中”了,结果一眨眼,订单凭空蒸发了。这事儿就发生在郑先生身上,一个想靠金价波动赚点小钱的普通人。 10月10日,他相中了一家金店网店里50克一块的金条,单价900.3元,痛快付了款。 谁知,黄金市场给力,价格噌噌往上涨,郑先生心里乐开了花,货还没到手,他就找到了下家,按新市价把金条给卖了,盘算着能有好几千的差价利润。 为了方便,他直接把收货地址从自己的所在地北京,改成了新买家所在的深圳,连带收件人姓名和电话也换了。本来是图个省事儿,没想到这操作成了个大麻烦。 10月11日下午,他再看物流,订单居然变成了“已取消”,更离谱的是,没过多久,这笔交易记录被整个抹掉了,好像他从来没买过一样。 他旋即拿起先前已截取妥当的图片,脚步匆匆地去找客服。那急切的模样,好似手中的图片藏着亟待解决问题的密钥。 卖家客服无奈地摊开双手,神情坦然,言辞恳切地表明,此事并非他们所为,而是平台在背后主导推动,将责任清晰地指向了平台一方。 平台客服倒是承认了,说系统拦截了这单,给出的理由听起来挺冠冕堂皇:系统综合评估了他的账户信息和历史行为,判定他买金条超出了“正常生活消费”的范围,可能是在搞投机倒卖,会损害其他消费者的利益。 说白了,平台系统给他贴了个“黄牛”的标签。郑先生的行为确实有点那意思,但他自己觉得挺冤,怀疑是金价涨了,卖家和平台联手反悔,不想发货了。 此事甫一曝光,便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舆论如汹涌浪潮般翻涌,各方观点激烈碰撞,整个网络瞬间陷入沸反盈天的争论之中。 有人站平台,觉得郑先生改地址、转手倒卖,这就是典型的“黄牛”特征,平台打击这种行为没毛病,他这是投机不成反蚀把米,活该。 但更多的人站在郑先生这边,觉得不管他买来干啥,付了钱,合同就成立了,平台单方面取消订单就是店大欺客,没有契约精神。 后来,于10月14日,那笔四万五千余元的购物款项,退回至他的账户。可郑先生的损失远不止这些。为了给他的下家一个交代,他不得不硬着头皮按940元一克的高价重新买了金条,里外里亏了2000块。 他向平台提出诉求,要求赔偿两千元实际损失。此外,他也期望平台针对删除其订单一事,给出清晰且合理的解释,从而消解内心的疑惑。 平台的回应是,可以补偿200块。这数字在郑先生看来,简直就是“打发叫花子”,侮辱性极强。双方彻底谈崩,连记者介入,平台都以对方不是当事人为由,拒绝沟通。 从法律层面而言,这桩买卖自郑先生付款成功的瞬间起,买卖合同便已然生效。它标志着交易在法律框架下正式确立,具有了相应的法律效力。 平台单方面取消,就是违约,理应赔偿消费者的损失,包括他本该赚到的那笔差价。 可现实是,这起纠纷陷入了一个死胡同:一个人的投资行为,和平台规则下的“黄牛”行为,界限到底在哪里?在平台的强大算法和规则面前,一份白纸黑字的合同,究竟还算不算数? 信息来源:男子网购50克金条,第二天黄金涨价,派送中的订单突然被取消还被删除——2025-10-20 13:08·长江云新闻

0 阅读:233
月鹿一鹿前进

月鹿一鹿前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