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不会再有第二艘,交付一再推迟,压根不是技术卡了壳,而是海军在借着这艘船“打

文山史纪 2025-10-22 18:07:52

福建舰不会再有第二艘,交付一再推迟,压根不是技术卡了壳,而是海军在借着这艘船“打磨”下一代航母的标准答案,这种操作在咱们海军的装备发展里早有先例。 2015 年开始规划的时候,原本定的是蒸汽弹射方案,这套技术是美军用了几十年的成熟东西,当时图纸都画好了,钢板也切了,按原计划走肯定能早交货。 但就在建造中,马伟明院士团队的电磁弹射技术突然突破了。电磁弹射比蒸汽弹射强太多,能弹从大到小各种飞机,预警机、隐身战机都能轻松起飞,维护还更方便,这是未来航母的关键技术。可问题来了,蒸汽系统和电磁系统完全是两回事,蒸汽要锅炉房和复杂管道,电磁靠的是先进电力网,要换技术就得把舰体内部重新改造,舱室、线路、动力系统都得动大手术。 决策层最后拍板改方案,这一调整自然就耽误了时间,但换来的是技术上的大跨越,让咱们成为第二个掌握电磁弹射的国家。 现在推迟交付,其实是在 “打磨” 下一代航母的标准答案。福建舰要做的不是赶紧服役形成战力,而是把所有新东西都试明白。 比如电磁弹射系统,得反复弹射不同机型,歼 - 15T、歼 - 35、空警 - 600 这些未来的主力舰载机,都要在上面练成千上万次起降,把弹射的力度、频率、可靠性数据都摸透,以后造新航母直接用这些成熟数据,不用再从零试起。 宋晓军专家说,电磁弹射对电力要求高,现在在福建舰上测试常规动力怎么给弹射系统供电,找到电力分配的规律,就能为下一代核动力航母铺路,核动力电力更足,到时候直接用已经验证好的弹射系统,风险就小多了。 不只是弹射器,整个作战体系都要在福建舰上练熟。空警 - 600 预警机能看 650 公里远,比以前的预警直升机强太多,怎么把它的情报和歼 - 35、歼 - 15T 的作战行动结合起来,怎么指挥十几架飞机协同攻击,怎么和卫星、水下力量配合,这些都不是纸上能算出来的,必须在真实海况里反复调试,形成标准化的操作流程,这就是未来航母打仗的 “方法论”。 而且福建舰改造后内部有些不完美,比如舱室紧凑,这些问题正好能给下一代航母的设计提个醒,避免再走弯路。 说不会有第二艘福建舰,是因为它的使命就是 “试验田”,任务完成了就没必要再造同款。咱们海军装备发展一直有这个传统,最典型的就是 052C 驱逐舰。 当初首批就造了 2 艘,就是为了试有源相控阵雷达、垂发系统这些新装备,把技术问题都暴露出来、解决掉。后来有了经验,直接就造更成熟的 052D,一下造了 25 艘以上,再到 055 万吨大驱,直接就成了世界顶尖水平。 福建舰就和 052C 一样,是航母领域的 “技术验证舰”。辽宁舰解决了 “有没有” 航母的问题,山东舰解决了 “自己能不能造” 的问题,福建舰要解决的是 “能不能用最先进技术” 的问题。 等它把电磁弹射、新舰载机配合、作战体系这些都验证好了,下一艘航母直接上核动力,把这些成熟的技术装上去就行,再造一艘常规动力的福建舰就没必要了,既浪费钱又耽误时间。2025 年 9 月福建舰已经成功弹射了三种舰载机,说明很多测试已经到位,接下来就是把数据固化成标准,为下一代航母打基础。 所以说,福建舰交付慢不是卡壳,是在为未来攒底气。这种 “先试后造、小步快跑” 的办法,咱们海军用了几十年,既稳妥又能快速进步。 等福建舰把这些 “标准答案” 打磨好,下一代航母说不定就能快马加鞭造出来,到时候技术更成熟、战力更强,这才是福建舰真正的价值。

0 阅读:0
文山史纪

文山史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