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荷兰芯片制造商安世半导体(Nexperia)警告客户不要购买其在中国广东工厂生产的芯片,称无法保证这些芯片的质量。这一举措凸显了公司控制权争夺的加剧。 一场风暴正从中国南方的东莞,席卷全球半导体行业,主角不是别人,正是安世半导体(Nexperia)那家巨无霸式的封装测试工厂,这家工厂的体量本身就说明了一切:占地近10万平方米,养活了超过4000名员工,它一个季度就能处理120亿颗芯片,凭一己之力贡献了公司全球总产能的七成。 事情在9月30日急转直下,荷兰政府突然介入,直接接管了安世半导体的运营,原有的中方领导张学政被解职,换上了一批荷兰高管,这背后显然不简单,法庭文件表明早在6月份,美国官员就与荷兰方面有过会晤,当时提出的条件就是:换掉中方管理层,换取对公司的制裁豁免。 而中方的反应也很快,10月4日中国商务部果断出手,实施出口管制,目标直指东莞工厂的产品,意图很明确:稳住国内供应链,将这个核心产能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总部的警告信,飞向了全球超过2.5万家客户,其中大部分是汽车和工业巨头,信中措辞严厉,要求客户别再从东莞工厂私自采购,理由是“无法保证质量标准和知识产权的真实性”,甚至搬出了欧盟的出口规则。 这话听起来很吓人,但事实是东莞工厂一直持有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年度检查也没发现过什么大问题,而东莞工每天获准放行的出货量骤降了大约四成,仓库里堆满了无法运出的成品,从10月20日起,一些岗位甚至开始实行“做四休三”的工作制,员工的月度加班时间从以往的七八十小时,锐减到了四五十小时。 这种停滞很快就影响了全球产业链,二级市场上,部分型号的芯片价格悄悄上涨了12%到18%,像嘉华富昌这样的分销商更是叫苦不迭,他们的功率器件库存已经不足一周了,最先感到切肤之痛的,是汽车行业,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在10月16日发了一份声明,字里行间全是焦虑,他们说安世的芯片对于车载传感器和电源系统来说,根本无可替代,而他们手头的库存,最多只能维持两周生产。 要知道全球超过一半的汽车企业都依赖这些小小的芯片,想要更换供应商?从认证到投产,至少需要三到五个月,更换亚洲产能的成本预计还要增加30%,最终的结果,可能是欧洲汽车产量面临潜在的10%下滑。 面对总部的指令和外部的压力,位于中国的安世实体选择了硬扛,10月19日一封内部信传遍公司,信中明确表示,本地业务独立运营,不受荷兰总部的遥控,并且员工的工资将照旧由国内账户发放,母公司闻泰科技也没有坐以待毙,已经启动了重组计划,他们打算利用旗下的晶圆厂,加速推进12英寸晶圆项目,开发自己的替代功率器件,这显然是为更长远的“去荷兰化”做准备。 现在荷兰经济部长已经和中国的对口官员通了电话,他承认,之前完全没预料到供应链中断的规模会如此巨大,欧盟的贸易专员也在紧急与中方沟通。 安世东莞工厂的这场风波,告诉我们,在一个地缘政治角力不断的时代,高效的跨国分工,随时可能变成系统性的风险,拥有公司的股权,不代表就能稳稳地控制生产线,供应链的韧性,才是真正的王道。
大家发现没有,中美关税战打到现在,什么台积电!什么英伟达!什么苹果!什么特斯拉!
【2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