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点实力,还敢跟中国抢订单?10月17日媒体报道,新西兰官方已经从韩国手里把造船订单给抢回来了,原因也很简单——整个造船的过程,都要比韩国现代旗下造船厂要便宜,并且他们的官员甚至还公开表示:我们要为纳税人节省数十亿元! 新西兰的渡轮项目本来是为替换老旧船队,连接南北岛的库克海峡航线。 2021年,新西兰KiwiRail公司跟韩国HD Hyundai Mipo船厂签了合同,打算建两艘巨型渡轮,每艘长220米,能载1900人,还带铁路轨道,方便火车直接上船。 起初预算5.51亿新西兰元,看起来挺靠谱,韩国船厂也凭着多年积累,在全球市场占一席之地。那时韩国在高端船舶如LNG运输船上特别强,全球订单不少都流向他们,因为技术门槛高,建造周期稳。 可项目推进没多久,港口基础设施得大改,包括惠灵顿和皮克顿的码头加固、泊位扩展,这些额外开支把总成本推到30亿新西兰元。 KiwiRail报告显示,船厂报价涨了,材料和劳动力费用水涨船高,加上全球供应链波动,延期风险也大。新西兰政府一看,这笔账不对劲,纳税人钱不能这么花。 2023年12月,联合政府上台没多久,就果断取消合同。铁路部长温斯顿·彼得斯公开表态,说这能帮民众省下大笔钱,避免财政黑洞。 结算时,新西兰付了1.44亿新西兰元给韩国船厂,作为补偿,加上之前投入,总损失约2.22亿新西兰元。但比起继续砸30亿,这步棋算值。 新西兰有底气这么干的核心是全球造船格局变了。过去十年,韩国船厂如HD Hyundai靠着高效管理和政府补贴,在市场份额上领先。2020年左右,韩国占全球订单30%以上,尤其在高附加值船舶上。但从2023年起,中国船企强势崛起。 中国船厂不光量大,还在质量和成本上优化。 比如大型集装箱船,中国建造的船载货能力强,燃油效率高,符合国际环保标准。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企业,如广州船厂国际,积累了批量生产经验,周期短,价格实惠。 韩国订单下滑明显。2024年全球船市订单总量降了,但韩国市场份额从30%掉到29.24%,中国稳在46.59%。韩国船企面临劳动力短缺、原材料涨价问题,加上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美国订单转向本土或盟友。 韩国政府虽推补贴,但没法跟中国规模比。中国有完整产业链,从钢材到电子设备,自给率高,成本控制好。 新西兰取消韩国合同后,2024年他们调整方案,不再追求巨型船,转向更实用型号。政府成立Ferry Holdings公司,负责采购。 10月14日,彼得斯宣布选定中国广州船厂国际建两艘新渡轮,长200米,宽28米,能载1500人,有路轨双用甲板,预计2029年交付。 中国船厂报价低,技术成熟,还承诺固定价格,避免超支。相比韩国方案,新西兰预计总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省下基础设施升级费。广州船厂隶属中国船舶集团,建过类似Ro-Pax渡轮,经验足,在国际招标中胜出。 这事反映出全球船市竞争白热化。中国船企靠创新和效率,稳坐头把交椅。2024年,中国船坞手持订单超2亿载重吨,远超韩国1.2亿。 日本虽有技术,但份额只剩10%。韩国船企如HD Hyundai,正调整策略,转向美国市场,建军舰和高端船,但民用订单流失严重。2025年预测,中国市场份额可能升到75%,因为绿色船舶需求大,中国在电动和氢燃料船上布局早。 不少国家转向中国船厂,像澳大利亚和欧洲一些订单,也从韩国转走。原因简单:性价比高。中国船企不光便宜,交付准时率高,2023年全球平均准时率80%,中国达85%。 韩国虽有品牌,但近年延期案子多,影响信誉。新西兰官员强调,这次合作纯经济考量,没政治意味。但从大局看,西方国家在供应链上更务实,不再一味排斥中国制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