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10月17日,河南一农妇卖100多吨小麦,收款28万,不料,钱刚到账不

韫晓生 2025-10-27 14:51:35

[中国赞]10月17日,河南一农妇卖100多吨小麦,收款28万,不料,钱刚到账不久,她银行卡就被冻结了,还被警察找上门,原来这笔款竟然是涉诈资金,现在小麦没了,钱也没了,农妇面对媒体崩溃大哭。   (信源:光明网——河南一农民卖100吨小麦收款28万,2天后银行卡被冻结,钱货两空家人抱头痛哭,警方回应)   河南新乡原阳的王大娘母子起早贪黑耕耘200多亩麦田,好不容易盼来丰收,102吨小麦卖出28万余元的好价钱,本以为能还清春耕贷款、改善生活,没料到这笔血汗钱竟成了“烫手山芋”。   银行卡突然被冻结,小麦早已被拉走,所谓的“张老板”彻底失联,母子俩一夜之间钱货两空,陷入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绝境。   这场看似完美的交易,从一开始就是骗子精心布下的陷阱。丰收后,母子俩正为销路发愁,一位通过网络结识的“张老板”主动找上门,不仅开出比本地粮站更高的收购价,还承诺上门拉货、当场打款,彻底打消了他们的顾虑。   交易当天,对方派来的三辆粮食运输货车正规合规,随行的监装员全程监督装车,过磅、记重、核对单据等流程一丝不苟,完全符合粮食收购的行业规范。   当手机银行弹出“转账成功”的提示时,王大娘看着满载小麦的货车驶离,脸上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却不知自己已沦为诈骗团伙洗钱的“工具人”。   两天后,银行的一通电话击碎了所有美好。王大娘的银行卡被贵州警方依法冻结,随后儿子和亲属的账户也相继受限,28万货款一分都取不出来。   警方调查后告知,这笔看似合法的卖粮款,实则是电信诈骗所得的赃款,“张老板”的真实目的并非收购粮食,而是借正常交易的外壳将涉诈资金“洗白”。   那些正规的货车、规范的流程,不过是为了让骗局更具迷惑性,就连所谓的监装员,也只是被临时雇佣的不知情者。如今骗子早已销声匿迹,102吨小麦不知所踪,母子俩不仅血本无归,还得自证交易时“不知情”,否则可能面临法律责任。   事件曝光后,迅速引发全网热议,网友们纷纷为这对母子抱不平。有人怒斥“骗子太缺德,专挑最辛苦的农户下手”,有人感慨“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大半年的血汗钱说没就没,实在让人心疼”,也有网友担忧“现在赚钱这么难,连正常卖粮都要担风险,以后农户该怎么活”。   更多网友呼吁相关部门加快调查进度,尽快帮母子俩追回损失,同时加大对这类新型诈骗的打击力度。还有网友提醒“天上不会掉馅饼,高于市场价的收购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字里行间满是对农户的同情和对骗子的愤慨。   事实上,这类“粮食洗钱” 骗局并非孤例,近期已在多地接连发生。今年3月,河南濮阳的胡女士卖出8吨白糖,收到货款后不久银行卡就被冻结,警方告知其收款为涉诈资金。   9月,安徽界首的粮站老板朱先生遇到陌生买家,对方未看货就打来50万购粮款,幸好他警惕性高及时报警,才避免沦为洗钱工具。   更令人震惊的是,合肥警方曾摧毁一个15人洗钱团伙,该团伙将上百万元诈骗资金伪装成百吨小麦的交易流水,再通过二级粮商分销变现,让赃款在层层转移中完成“洗白”。   这些案例都指向同一个特点:诈骗团伙专挑农户、小商户下手,利用他们交易金额大、防备心弱、缺乏法律常识的特点,以“高价收购”“当场打款”为诱饵,让受害者在不知不觉中卷入犯罪。   这场骗局不仅让一个普通农户陷入生存困境,更暴露出基层交易安全的薄弱环节。农民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他们的劳动成果理应得到尊重和保护,却成了诈骗团伙觊觎的目标。这背后,既反映出诈骗手段的不断升级,也凸显了对农户群体防骗宣传的不足。   打击这类新型诈骗,不仅需要警方加大侦查和打击力度,从源头摧毁洗钱链条,更需要相关部门建立健全保护机制,在追查赃款与保护善意第三人权益之间找到平衡,避免让无辜农户为他人的犯罪行为买单。   眼下,王大娘母子仍为证明清白、追回血汗钱奔波。望此事件推动相关部门完善机制,使打击诈骗与保护无辜者权益并行。期盼王大娘母子早日拿到卖粮款,让付出有回报,此类坑农骗局不再有。

0 阅读:39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