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知名媒体人蔡正元表示,大陆统一台湾后将面临三个难题,一个是怎么安置那二十多万台军,一个是怎么处理“台独”分子,一个是台湾居民的户籍身份问题。 先说说那二十多万台军的安置,这可不是把人往门外一推说“解散”就完事儿的,得看看历史上别人是怎么踩坑、怎么做好的。 当年两德统一,东德那17万号称“欧洲第二强”的军队,西德处理得就有点糙,95%以上直接解散,剩下的还得降职使用,校官最多只能当尉官,连之前的军功勋章都不认,结果好多退伍兵找不到工作,只能靠领救济过日子,这咱可不能学,毕竟两岸都是中国人,不是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对头,犯不着这么生硬。 而且台军里藏着真宝贝呢,就是那个台湾“中科院”,光科研人员就有6300多人,技术人员更是多达8500人,博士都超过500人,三分之一还专搞军事研究,导弹、雷达这些高精尖技术全在他们手里,总不能让这些能摆弄导弹制导系统的博士去工地搬砖,让精通雷达维护的技术人员去街边摆地摊吧? 所以得像筛豆子似的把人分清楚,技术骨干直接拉到大陆的国防科研机构或者相关企业,待遇给够、设备配齐,让他们接着搞研究,毕竟技术这东西不分地域,能为国家国防出力才是正经事 至于普通士兵,正好借大陆成熟的退伍军人安置政策,搞点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比如安保、物流、应急救援这些行业,不就缺有纪律性、能吃苦的人吗? 这样既解决了安置问题,又没浪费人力资源,比简单遣散靠谱多了,再说说处理“台独”分子这个更棘手的事儿,蔡正元说要抓主要目标,这话可太说到点子上了,这事儿就像收拾一锅熬糊的粥,得先把沉在锅底的硬焦疙瘩捞出来,不然整锅粥都没法喝。 但对于民进党内部那些长期拿着台湾民众的纳税钱搞“去中国化”、策划分裂活动,还勾结外部势力给大陆添堵的骨干,可不能客气,必须按照《反分裂国家法》严肃处理,该判刑的判刑,该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只有让这些“带头闹事的”付出实实在在的代价,那些跟着起哄的才会老实下来,不然就像班级里总有几个调皮蛋带头捣乱,不收拾他们,课堂永远安静不了。 而且得明确一点,收拾这些人不是为了跟台湾同胞过不去,是为了把分裂的毒瘤切掉,就像做手术切除肿瘤一样,只有把病灶弄掉,身体才能健康运转,台湾社会才能彻底摆脱分裂阴霾,安安稳稳发展。 最后是台湾居民的户籍身份问题,这看着是填个表格、办个证件的小事,实则是关乎民心归附的大事,毕竟谁也不想日子过着过着,连个能畅行全国的身份都没有。 香港和澳门回归后早就给咱趟出了成熟的路子,香港永久居民可以申请内地居住证,拿着这张证就能在内地买房、上学、交社保,跟内地居民享受一模一样的待遇 澳门居民更是早就实现了社保跨境衔接,在珠海工作的澳门人不用重复交社保,就能同时享受两地的福利。 台湾统一后,完全可以把这套成熟经验搬过来,甚至做得更贴心,比如统一后,台湾居民可以自愿选择是否落户内地,不想落户的就保留台湾地区居民身份,拿着专门的通行证件,不管是去上海创业、去北京上学,还是去成都旅游,都不用像外国人那样填一堆表格、跑好几个部门审批。 可能有人会担心,这么多台湾同胞进来,会不会挤兑内地的公共服务资源?其实这纯属想多了,台湾总人口才两千多万,分摊到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每个地方也就多几万到几十万人,跟内地十几亿的人口基数比,根本不算什么。 而且台湾同胞的教育水平和职业素养都不低,尤其是在电子产业、精密制造这些领域,很多人都有真本事,他们融入内地后,反而能给当地经济发展添把力,比如台湾的电子工程师去深圳、苏州这些地方,正好能跟当地的电子产业接上轨,这不就是双赢吗? 更重要的是,这种平等的身份安排能彻底打消台湾民众的顾虑,让他们明白统一不是“被谁统治”,而是从“台湾地区居民”变成“中国公民”,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就像当年香港人拿到内地居住证后,去深圳开公司、去杭州做电商都畅通无阻,这种实实在在的便利,比说多少大道理都能凝聚民心。 这三个难题看着各自独立,其实早就拧成了一股绳,台军安置好了,就能减少社会稳定的隐患;“台独”骨干处理到位,就能彻底清除分裂的根源 户籍问题解决了,就能把台湾同胞的心真正拢过来,核心思路其实就一条,跟蔡正元说的一样,抓大放小、区别对待,对那些铁了心搞分裂的,咱绝不手软,但对普通民众和有真才实学的技术人才,得给够尊重和出路。 当年两德统一因为没做好这些,留下了不少退伍军人失业、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后遗症,而港澳回归后因为政策贴心,这么多年一直平平稳稳,这些历史经验都摆在那儿。 而且咱跟台湾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一家人,手心手背都是肉,解决这些问题的出发点从来都是让大家过得更好,不是为了制造对立,不管是台军里的技术人才,还是普通的台湾老百姓,心里都该清楚,统一不是结束,是开始,是能过上更安稳、更有奔头日子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