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会晤中方前,英伟达公开警告:必须允许美国芯片进入中国市场 据多家外媒报道,当地时间29日,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的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对特朗普公开喊话称,美国政府必须允许美国制造的AI芯片进入中国市场,这样才能确保美国在AI领域继续领先。他进一步解释说,全球一半的AI开发者都在中国,美国若想赢下“战斗”,就必须在中国布局,最好能让全世界的AI应用都建立在美国技术基础上,这样,美国就能保证“稳赢”。 这种技术绑定战略,过去是美方最常用的手段,但如今却需要企业反过来提醒政府不要因短视政策而自断根基。 说到底,美国政府在对华科技出口的限制上,确实已经走到一个越来越拧巴的位置。 一方面担心技术外溢削弱自身优势,一方面又离不开中国巨大的市场体量与应用场景反哺创新。 从英伟达的角度看,限制中国市场不仅意味着营收减少,更重要的是研发节奏会被打乱。 人工智能芯片的迭代极其依赖海量的数据训练与应用反馈,而中国恰恰是全球少有的能够提供这种规模应用场景的国家。 没有了这个“试验田”和“训练场”,芯片企业的产品就容易陷入闭门造车的困境。更别提,作为高端芯片的制造者,英伟达不仅仅是硬件供应商,它在AI生态中的地位类似于一个“平台型企业”。 平台要做大,必须依赖用户的活跃度与广泛度。从这个意义上说,战略封锁中国市场,其实也是在封锁自己的未来。 英伟达此时“喊话”,未尝不是在试图影响即将到来的政策取向。对企业来说,竞争对手不是中国同行,而是美国国内政策的不可预测性。 尤其在过去几年中,多次被“政策黑天鹅”打懵的硅谷公司,早已对“政治干预市场”这件事心有余悸。黄仁勋显然不想再经历一次“政策雷区”的爆炸了。 中国对于AI芯片的需求并没有因为外部打压而萎缩,反而在加速国产替代的进程。 短期看,这种替代尚未完全成熟,但长期来看,中国在AI芯片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正快速提升。 换句话说,如果美国企业执意退出这个市场,那么留下的空间就必然会被中国本土企业填补。 时间一长,这种结构性的转变将不可逆。而一旦全球AI的生态不再以美国技术为中心,美国就会从“技术输出国”变为“技术孤岛”。这才是黄仁勋真正担忧的地方。 当然,任何一家企业的发声都不能脱离它自身的利益,但也不能全盘否定其中的战略判断。英伟达或许只是出于商业动机,但它提出的逻辑链条并不站不住脚。 真正该思考的是,美国政府是否已经被“技术冷战”的幻觉所左右,从而做出一系列看似强硬却未必高明的决策。 中美在科技领域的竞争,本身就不是零和博弈。在人工智能这一高度依赖合作、开放与数据共享的领域,任何极端的脱钩与封锁举措,皆如利刃,会严重破坏行业的良性生态,阻碍其健康有序发展。 在中美关系逐步趋于理性回归的当下,黄仁勋的喊话或许不只是一次企业家的自保,更像是一种现实主义的提醒。 尤其是面对即将举行的中美高层会晤,这种声音为双方的交流打开了另一种可能性:在竞争中寻找合作的空间,在博弈中寻找共赢的路径。 素材来源:黄仁勋发出警告:人工智能芯片需要在中国布局;特朗普将在访韩期间会晤黄仁勋 杭州日报2025-10-29 13: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