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鲜卑怎样从山西到东北?据说他们头上戴了一种东西,遭人讥笑

路生观史 2024-03-18 22:00:20
慕容鲜卑是怎样从山西到东北的?据说,他们的头上戴了一种东西,被人讥笑

关于慕容鲜卑,在今天,似乎简单到了只剩下一段话:

汉末三国时期置,鲜卑部族名称。魏初,慕容鲜卑因魏灭燕之战从山西塞外迁至辽西郡。

辽西郡,战国时期燕国始置,沿袭至南北朝北齐时期。西汉时期郡治位于且虑县(在今辽宁朝阳附近),东汉时期移治阳乐县(公元前225年,秦置,治在今辽宁锦州义县)。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年),在昌黎(即交黎,亦称昌辽,今义县)设属国都尉。从辽西郡划出昌黎、宾徒(今锦州北营城子)、徒河三县,从辽东郡划出无虑(今北镇)、房县(盘山)、险渎(台安)三县,置辽东属国。

《晋书》中说,慕容鲜卑入据昌黎郡,曹魏初年,首领莫护跋率部迁居辽西,从司马懿讨公孙渊有功,被朝廷拜为率义王,“始建国于棘城(今辽宁省义县西北)之北”。莫护跋因戴步摇冠,改名慕容焉。莫护跋的孙子慕容涉归,被朝廷封为鲜卑单于,迁居辽东(今辽宁省辽阳市),开始汉化。

昌黎郡,中国古代郡级行政区划,位于今辽宁省西部的辽西走廊地带,郡域相当于今辽宁省辽河西部的朝阳市、阜新市、锦州市等地。三国魏改辽东属国置郡,以郡有昌黎县而取名,属幽州。西晋泰始十年(274年)分幽州置平州,昌黎郡属平州。十六国时期,昌黎郡为慕容氏鲜卑所据。

辽西郡的地理位置在这里已经非常清楚了,但慕容鲜卑真是从辽西迁居辽东才开始汉化的吗?答案当然是一定不是的。因为,“山西塞外”是明代才有的说法,明代以前的山西被称为“并州”或“河东”。相传,大禹治水时曾划天下为九州,以大同、太原、河北保定一带为并州。而那时的“山西塞外”,应该是今天的呼和浩特以北了,不是今山西明长城以北的地方。

所以,慕容鲜卑应该是从“山西塞外”进入“山西塞内”开始迁徙的。道理的非常简单,在更高纬度的北方,因为水源的问题,道路并不十分好走,同时,今天呼和浩特与山西北部,不管是与辽西的义县还是辽东的辽阳基本是在同一纬度线上,遍布地理与交通的甬道,才是慕容鲜卑要走的路。而在这一路上,他们的汉化已经开始了。

慕容鲜卑在历史上曾建立了五个政权,分别是:前燕、后燕、南燕、西燕和北燕。为什么会是燕?就是因为京津一带,也是路和经历的赐予。

西周初年,召公姬奭的封国称为“燕”。唐开元年间史学家张守节《史记正义》援引南北朝学者徐才《宗国都城记》:“地在燕山之野,故国名取焉。”这就是说燕国是因为地处燕山脚下的原野而得名。近期的考古发掘已经证实,燕国的都城在今北京市房山区的董家林。这样,其据以命名的燕山只能是董家林西边的“大房山”一带山脉。

然而,在战国以前北京西南的大房山是燕山,大房山脚下的董家林是燕都,为何现在北京市东的山以“燕”相称呢?史义正记》指出:“周封,以五等之爵。燕蓟二国俱武王立。因燕山蓟丘为名。其地足以立国。蓟微燕盛,乃并蓟居之,蓟名遂绝焉。今幽州蓟县,故燕国也。”蓟国国址为现在的北京市。《说文解字》中说:“周封黄帝之后于蓟。”在春秋战国时动荡不安的社会,“蓟微燕盛”的现实让燕很快把蓟吞并了,之后,燕迁都于蓟,从而开始了以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

有趣的是,燕迁都于蓟把原来燕的名字也带到了蓟。环绕蓟东北的山此时开始以燕山为名。这就有了现在北京市东的山以“燕”相称,而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名声越来越大。燕这个汉字始在商代甲骨文就有了,其古字形像一只燕子的形象,本义就是指燕子这种鸟,假借表示宴饮、安乐。古人对“燕”的解释则折射出燕的神秘,也让“燕”在文学中的意象则充满了诗情画意。如乔吉《天净沙·即事》:“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是一个美好的春天;《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是一份美好的思念……也是《诗经·小雅·南有嘉鱼》“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微醉的欢乐……很显然地,在迁徙的路上,慕容鲜卑记住了“燕”这个名称。而这背后,是他们走过的漫漫长路。

在地图上,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华北平原是被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呵护着的,从这座平原向北,除了太行山与燕山衔接处的军都陉,还有这样三条古道:平冈道、卢龙道、无终道和辽西走廊。它们自古以来就是华北地区前往辽西地区的通道。因此,有人说,辽西地区可以说恰好将华北平原和东北地区强行切割,无论是华北平原的势力想要向外延伸,而是东北的边陲异族想要进入华北平原,必须要经过辽西地区。然而,辽西地区多为山坳,想要轻而易举的在这里打造通道,让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联结起来,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这种被强行切割出的不容易,与其说是辽西地区还不如说是燕山山脉本身。

平冈道标志性关口为古北口、卢龙道标志性关口为喜峰口、无终道标志性关口为冷口。辽西走廊也叫傍海道,标志性关口为山海关。在这三条道上有两座山:七老图山和努鲁儿虎山。它们都属于燕山山脉支脉。

七老图山为西北—东南走向,西北起自白岔山,东南接努鲁儿虎山。努鲁儿虎山脉位于朝阳市北部,由内蒙古敖汉旗入朝阳市境,以东北—西南向斜列于北票市的西北部与朝阳及敖汉交界处、建平县的东部和凌源市的西北部。为赤峰市敖汉旗与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的界山。这两座山在地图上看起来像个“V”字,从它们中间流过的是老哈河。

所以,平冈道在经由“古北口”进入燕山腹地后,并没有向北延伸,而是拐向东北方向,在到达滦河西岸时,东向穿越滦河,切入“老哈河”谷的南端,最终与卢龙道合二为一。大部分道路,是借助一条连贯的、转折前行的山谷,横切入老哈河谷的。如果沿老哈河北上,就能直插匈奴左贤王庭。

卢龙道出喜峰口,沿滦河北上至平泉,到达平冈,东至白狼城(喀左黄道营子),再沿大凌河到达柳城(朝阳)。此道以卢龙塞得名,卢龙塞喜峰口即古称。

无终道即从无终(今天津蓟州区)出发,经令支(今迁安)过滦河,沿滦河支流青龙河北上,至青龙河上游进入大凌河西源,直达平刚。也可以从青龙河中上游折向东北,进入大凌河南源(汉代称白狼水)要路沟,再沿白狼水达白狼城,从白狼城东北行直达柳城。

平刚亦作平冈。即平刚县。在今辽宁凌源市西南。早在战国时期,从华北进入东北的众多道路已经殊途同归地归并到了平刚到柳城(今辽宁朝阳)的通道上。因此,平刚成为了这三条道的核心。

辽西走廊约长约185公里,西南起点是河北省山海关,东北终点是辽宁省锦州市,一侧是辽东湾,另一侧是燕山山脉的支脉松岭、黑山。因为走廊海岸部分因海潮侵袭而沼泽深沉,草木繁茂,通行困难,相对于平冈道、卢龙道、无终道三条古道,其早期的雏形可能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显现,但直到辽金时期,该区域才开始逐渐有人马通行,在明清之后才真正兴旺起来。因此,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通道和文化交流节点,辽西走廊最终形成的时间大致可以定格在金代。

尽管今天的人们已经不知道,慕容鲜卑是怎样走过了这些古道,却知道在他们之前的曹操走过,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经过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写下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名篇。尽管今天的人们已经不知道他们的形象如何,却知道他们的首领莫护跋自称“慕二仪(天地)之道,继三光(日、月、星)之容”,便以慕容为姓。

尽管今天的人们已经知道,“燕山”这个名称最早并不来自于“燕”,而是来自于一种石头——似玉而非的白珉,今天的汉白玉石——这种石头婴石、燕石,房山就盛产这种石头,而“燕水”中此石亦多,后世便以琉璃河称之。但慕容鲜卑分明是把这石头当成了燕子,寓意着吉祥与美好。

还有一种说法,鲜卑慕容部首领莫护跋举部进入辽西地区之后,见到当地居民流行戴步摇冠,他十分喜欢,便抛弃了鲜卑人的传统发式,让部族束发戴步摇冠,引来其他鲜卑部族的讥笑为“步摇”,三传两传,后人不解其意,音讹为“慕容”。莫护跋将错就错,便以慕容为号。这种说法虽然近于可笑,但如果想想要是在燕子的头上也有步摇冠,那应该是多么漂亮的一件事!

0 阅读:37

路生观史

简介: 路生,作家、记者、编剧,媒体策划人及纪录片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