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495亿,饶我一命!”
2006年3月17日的北京法庭上,亿万富翁袁宝璟企图拿钱买命。
但回应他的,只有冰冷的法槌声:“死刑,立即执行!”
他曾是辽宁第一首富,仅用十年的时间,就打造出百亿商业帝国。
还斥巨资在全国高校设立“建昊奖学金”,帮助了无数位莘莘学子。
这位曾经被称为“商业奇才”“北京李嘉诚”的商界枭雄,为何走到了这一步?
是传奇还是悲剧?
大家只知道袁宝璟是亿万富翁,却不知道在家中排行老三的他常常吃不饱饭。
由于家庭经济拮据,他从小就被送到乡下亲戚家寄养。
不仅被“区别对待”,还要帮亲戚家干重活。
本该快乐的童年却只有农活和饿肚子,这让他从小就明白: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摆脱贫困。
高考落榜两次后,他终于考上了梦寐以求的中国政法大学。
在校期间他不仅要努力学习,还得靠抄书、打零工、推销商品来维持生计。
相比同龄人,他早早明白了“市场规则”。
毕业后他虽然进入银行工作,但并不满足于一份“铁饭碗”。
不到几年就辞职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从“小黑麦”到千亿富豪
袁宝璟的第一次创业选中了一个不起眼的领域——农业。
他用20万元的启动资金,投资了一种名叫“小黑麦”的高产种子。
亲自下地调研、推广,很快便打开了市场,仅半年就赚到了200万元。
这是他的第一桶金,也让他尝到了商业成功的甜头。
有了这笔启动资金,他转向了更具风险的金融领域。
而当时中国的证券市场刚刚起步,充满了无数机遇和未知。
袁宝璟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和曾经的银行工作经验,迅速在股市中崭露头角。
一笔笔精准的投资,让他的财富如滚雪球般迅速增长。
仅两年时间便兼并了60多家企业,组建了建昊集团,31岁就当上了上市公司董事长。
他的商业版图不仅限于国内,还伸向了海外。
在印度尼西亚拥有一个巨大的油田项目,占有40%的股份。
这些海外投资让他的资产估值飙升到数百亿,光环也随之而来。
他设立奖学金,资助大学生,捐资百万给贫困山区,被媒体称为“中国的李嘉诚”。
可是财富带来的不仅是荣耀,还有逐渐膨胀的自负和贪婪。
一场期货交易的惨败
1996年,袁宝璟来到四川广汉,瞄准了期货交易市场。
对于一个嗅觉灵敏的商人而言,这无疑是个充满诱惑的领域。
但在这里他遇到了人生中最大的对手——刘汉。
刘汉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商人,也是期货交易的“老手”。
一次期货操作中,袁宝璟投入巨资,却惨遭滑铁卢,亏损高达9000万元,而刘汉却大赚2000万元。
这场“失利”对袁宝璟来说不是单纯的金钱问题,而是深深刺痛了他的自尊。
袁宝璟认为刘汉操控了市场,把矛头直接指向了这个对手。
他的旧相识汪兴也卷入其中。
汪兴曾是刑警队长,与袁宝璟早年相识,一度被袁宝璟邀请加入他的公司。
但汪兴并不擅长商业,多次失败后对袁宝璟心怀不满。
此时的袁宝璟动了一个危险的念头:铲除刘汉,而汪兴成为了他的“工具人”。
两次谋杀
袁宝璟先是支付汪兴16万元,雇佣他刺杀刘汉。
但第一次行动以失败告终。
这件事并未就此结束,反而成为压倒袁宝璟人生的关键一环。
汪兴掌握了雇凶杀人的证据,开始向袁宝璟勒索。
他不仅多次威胁举报,还不断索取金钱。
此时的袁宝璟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杀人灭口。
2001年冬天,袁宝璟指使自己的亲兄弟实施谋杀。
汪兴在自家楼下被连刺7刀,虽被救回,但仍不死心,继续威胁袁宝璟。
两年后袁宝璟终于彻底失去理智,决定第二次下手。
这一次他亲自策划,用猎枪杀害了汪兴。
汪兴被发现时,尸体被丢弃在护城河边。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起谋杀案引起了警方的高度关注。
经过两年的艰难取证,袁宝璟和他的三名兄弟被警方逮捕。
对于袁宝璟来说,昔日的光辉彻底成了过眼云烟。
495亿能否买命?
2004年,袁宝璟被判处死刑。
为了活命他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
捐出名下印度尼西亚油田的40%股份,价值495亿元;
并写下三页检举材料,举报某些高层官员涉黑、涉毒。
他的律师也不遗余力地为他辩护,称他对国家的贡献应当成为减刑依据。
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发全国轰动。
一个千亿富豪捐出近500亿资产,理应得到宽大处理;
况且法律面前不分贵贱,捐款并不能为他开脱罪行。
暂缓死刑的决定让袁宝璟看到了一丝希望。
甚至在最后一次提审时,他依然神态自若,认为自己将得到改判。
可法律的审判不会因为财富而妥协。
2006年3月17日,袁宝璟被执行注射死刑,结束了他短暂又轰轰烈烈的一生。
最后小编想说
袁宝璟曾凭借智慧和努力,从一无所有走到财富巅峰,却因贪婪与愤怒迷失心智,最终走向灭亡。
他以为金钱能够操控一切,甚至凌驾于法律之上,却忽略了人性中的底线与法律的尊严。
况且真正的成功不在于财富的多少,而在于是否守住初心,坚守底线。
当欲望成为唯一的信仰,生命就已然走向崩塌。
文/编辑:小阳咩咩咩
本文信息来源:京华时报——2016年3月2日——袁宝璟妻子捞人被骗案终审:为改判丈夫死刑被骗1200万
百度百科——袁宝璟——个人信息
三联生活周刊——2005年——亿万富豪袁宝璟:难以摆脱的乡土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