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比奥是有名的反华分子,口才相当好!发现自从当了国务卿后似乎对中国的认识更加深入了! 卢比奥的反华立场,早就是美国政坛的“招牌”。 过去几年,他在参议院里推动过“封杀中兴华为”的法案,炒作过“中国窃取美国技术”的谎言,甚至在涉疆、涉藏问题上抹黑中国,把“反华”当成了捞取政治资本的“捷径”。 可当他成为国务卿,需要处理具体的外交事务时,才发现自己过去的“反华言论”有多么脱离现实——中国的崛起不是“威胁”,而是一种“美国无法复制的模式”。 这种转变,源于他对中美两国“办事逻辑”的亲眼见证。 比如,中国的脱贫攻坚,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中央到市县投入近1.6万亿专项扶贫资金,还有土地流转、扶贫贷款等配套资金,连四川凉山这样的山高路远之地,都修了800多个项目,建了光伏电站,帮农民卖特产。 而美国呢?西部的印第安保留地连干净水都喝不上,企业不愿意掏腰包修水利,因为“投入大、见效慢、赚不到钱”。 更让他无奈的是,中国的“长远布局”。 比如,中国空间站从一开始就没想着赚钱,不仅自己的航天员用,还开放给其他国家的科研人员做科学实验。 而美国的商业航天公司,比如SpaceX,建空间站明确说“客户包括富有的个人”,2025年要发射的“港湾1号”模块,本质上是“太空酒店”,怎么赚钱怎么来。 这种“短期利益优先”的逻辑,让美国在航天领域越来越“短视”,而中国的“长远布局”,却让航天技术越来越先进。 卢比奥终于看清了,中国的“不计成本”办大事,不是“傻”,而是中国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 这种优势,源于中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源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能力。 比如,中国的脱贫攻坚,为什么能成功?因为中国政府把“消除贫困”当成了“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而不是“赚钱的生意”。 中央到市县的专项扶贫资金,不是“投资”,而是“民生投入”;企业参与扶贫,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履行社会责任”。 这种“不计成本”的投入,让中国在8年时间里,让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了绝对贫困,这是美国想都不敢想的。 再比如,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什么能“村村通宽带”?因为中国政府把“互联互通”当成了“乡村振兴的基础”,而不是“赚钱的工具”。 即使在偏远的山区,即使“最后一公里”的建设成本很高,政府也会砸钱修路、建信号塔。 而美国呢?830万家庭没通高速宽带,农村17%的人连网都用不上,因为电信企业觉得“不赚钱”,不愿意投入。 还有中国的医保制度,为什么能让“偏远山区的老人交很少的钱就能享受基础医疗保障”?因为中国政府把“全民医保”当成了“民生底线”,而不是“赚钱的产业”。 政府每年砸在医保上的财政投入不计其数,压根没想着从这里赚钱,就是要让所有人都能看上病。 而美国呢?4500万人没医保,其中3200万是美国公民,卫生总费用占GDP的17.9%,比其他高收入国家翻了一倍多,却连全民覆盖都做不到。 这种对比,让卢比奥不得不承认:“中国的‘不计成本’,美国学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