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不再是谁死谁有理! 2024年6月18日下午,北京一名男子喝了酒,没法亲

开心小果汁 2025-11-04 22:12:45

这次不再是谁死谁有理! 2024年6月18日下午,北京一名男子喝了酒,没法亲自送岳父母去机场,便拜托父亲帮忙驾车送行。车子刚驶出小区大门,父亲转弯时没注意避让直行车辆,两辆车发生了轻微剐蹭。 事故后,双方司机都下了车,为责任划分的事儿说了几句争执的话,全程没有辱骂,也没有肢体接触。没想到没聊几分钟,男子的父亲突然捂住胸口倒下,急救车赶到时已双侧瞳孔放大,最终因心源性猝死抢救无效离世,年仅56岁。 2025年1月,男子和母亲悲痛之下,将对方司机、同乘人员、车辆所有人及保险公司一起告上法庭,要求承担30%的赔偿责任,总计70余万元,理由是父亲的死亡是争吵刺激导致的。 交警很快出具认定书,认定男子父亲转弯未让直行、对方司机未确保安全驾驶,双方对剐蹭事故承担同等责任。但死亡责任的认定,还得看法院审理。 法庭上,被告方一致拒绝赔偿。他们称只是就事故本身“辩论了几句”,没有过激行为,和老人死亡无关;保险公司也表示,这类情况不在保险赔偿范围内。 法院调查后发现关键事实:去世的老人生前患有直肠癌,且已转移到肝脏,死亡原因是心源性猝死,属于自身疾病突发。结合监控和双方陈述,法官认定双方沟通未超出合理限度,没有法律上认可的直接因果关系。 最终,北京昌平区法院一审驳回了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这和江苏骑手争吵诱发猝死担5%责任、海南老人互骂猝死对方担10%责任的案子不同,核心就在于本案没有激烈辱骂或过激行为,争执并非死亡直接诱因。 老人的离世让人惋惜,但法律终究讲的是因果关联,而非“谁死谁占优”。自身有基础疾病的人,遇事更该控制情绪;而日常遇到剐蹭这类琐事,冷静沟通才是避免风险的关键。你觉得这样的判决合理吗?

0 阅读:1
开心小果汁

开心小果汁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