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餐馆老板发视频称,最近他的店铺来了一名游客点了一碗抄手吃,可游客吃完东西

百日依山尽 2025-11-05 17:10:05

成都,一餐馆老板发视频称,最近他的店铺来了一名游客点了一碗抄手吃,可游客吃完东西后竟拒绝付款,理由是游客点的是抄手,老板给她上成了馄饨。为此老板也很无奈的对游客解释道,在成都本地,抄手就是馄饨,馄饨就是抄手,这两个东西压根就是一个食物。但游客却不这么认为,还要投诉店铺。 成都一家餐馆的纠纷刚被曝光,就成了全网讨论的热点。事情很直白:一名游客进店点了碗抄手,吃完准备离开时,老板上前收钱,游客却突然拒绝付款,理由是 “我点的是抄手,你给我上的是馄饨,这是两种东西”,甚至放话要投诉店铺。 老板在成都开了五年餐馆,从没遇到过这种情况。他反复跟游客解释,在成都本地,抄手和馄饨就是同一种食物的不同叫法,就像广东人叫云吞、福建人叫扁食一样,本质都是皮包馅的面食。但游客完全不接受这个说法,坚持说自己老家的抄手和馄饨,在形状、口感上都不一样,认为老板是 “挂羊头卖狗肉”,必须给个说法才行。 争执了好一会儿没结果,老板也没了耐心,直接指着店里的投诉电话说:“成都是包容性很强的城市,你觉得委屈,尽管打 12315 投诉,等监管部门来了咱们再慢慢说。” 这段视频发到网上后,评论区立刻炸开了锅,不同立场的网友吵得不可开交。 支持老板的网友占了不少,有人说:“去外地吃饭,肯定要尊重当地的叫法啊,总不能用自己老家的标准要求别人吧?” 还有成都本地网友调侃:“第一次见有人吃抄手纠结是不是馄饨,下次来是不是还要问担担面为啥不是汤面?” 更有人替老板抱不平:“游客吃完了才说不是自己点的,这有点说不过去吧,要是一开始觉得不对,为啥不早说?” 也有部分网友理解游客的感受,觉得 “各地饮食习惯不一样,游客可能真不知道抄手就是馄饨”。有位来自北方的网友留言:“我们那儿抄手确实比馄饨小,皮也更薄,第一次去四川点抄手,也以为会是老家那种,后来才知道当地都这么叫。” 还有人说:“老板要是提前跟游客说一句‘咱们这儿抄手就是馄饨’,可能就没这事了,沟通不到位也有责任。” 还有些网友跳出纠纷本身,聊起了类似的经历。有人分享:“上次去杭州点片儿川,以为是汤面,结果上来是拌面,当时也愣了一下,但没纠结,尝了尝还挺好吃的。出门在外,多包容点没坏处。” 也有人吐槽:“现在有些游客太较真了,一点小事就闹着投诉,其实互相体谅下就能解决。” 从法律角度看,这事的关键在于 “是否存在消费欺诈”。按照《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投诉得有明确的争议事实,而老板是按成都当地通用的叫法提供食物,既没缺斤短两,也没以次充好,就算游客真投诉到监管部门,大概率也是以调解为主。之前杭州就有过类似情况,游客把拌面当成汤面,最后在监管部门协调下,双方互相理解,问题顺利解决。 现在这事还没下文,老板说游客后来没真打投诉电话,气冲冲地走了,那碗抄手钱也没要回来。他发视频不是想追责,就是觉得无奈,希望外地游客能多了解下当地的饮食习惯。其实不止抄手和馄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 “同物异名” 的情况,比如北方的元宵和南方的汤圆,本质是一种食物,只是做法不同。 这场纠纷说到底,就是地域文化差异引发的小误会。要是游客进店时多问一句,或者老板多解释一句,可能就不会闹到这个地步。网友的争论也侧面说明,大家对 “如何处理异地饮食差异” 有不同的看法,但核心还是希望双方能多些理解和包容。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0 阅读:49

评论列表

秋哥

秋哥

2
2025-11-05 17:49

狗的吃之前不说,吃了想不付钱,弄他。

猜你喜欢

百日依山尽

百日依山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