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有几句顺口溜:“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花,人家有好女,人人都想她。”
似乎女孩子,总是不愁嫁,只要擦亮眼睛,挑选什么样的人家,就行了。
现实却是另一回事,总有一些长相不错,学历很高,有工作的女孩,来相亲、说媒的人踏破门槛了,却仍旧没有嫁出去。
父母呢?固执地认为,这是缘分没有到,也常常安慰“宁缺毋滥”。一晃,等女儿到了三十岁,就着急了,甚至做出捆绑婚姻的行为,把女儿推出去了,就如释重负。
回头认真想一想,问题出在哪里?仍旧要牢记一句古训:“福自己求”。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人的习惯在哪里,幸福就在哪里,同时人生的症结,也在哪里。
作为父母,不要责怪女儿,而是多观察,然后告诉女儿,找对象结婚,需要及时扔掉以下几个习惯。
01
第一,过于感性,把错觉当成了真爱,不够理智。
在很多女人嘴里,有这样的口头禅:“我感觉,我觉得,我好像......”
相对来说,女人更有自己的“第六感”,一旦有了某种感觉,就会跟着感觉走。静下来思考的时候,少之又少。
等自己顿悟的那一刻,发现对方并不爱自己,也因此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知不觉就老了一岁。
我身边的一位女同事,喜欢隔壁单位的一位经理。
在女同事难过的时候,经理会给她安慰;女同事脚扭了,经理送她去医院。
有时候,大家也一起吃火锅。
最后经理结婚,对象不是女同事,而是另有其人。
明白人都劝女同事:“人家对你好,是处于熟人关系,保持应有的礼貌,你却当真了......”
作家亦舒在文中写道:“两个人的适配是一种内心感觉,而不是一种视觉,千万不要因满足视觉而忽视内心感觉。”
外表看到的,内心感觉到的,真实相处的,综合起来分析,才能有端倪,摆脱恋爱脑。
针对感性的习惯,要用理智去对待,把自己当成旁观者。冷静下来,真相就来了,从而能够及时止损。
02
第二,过于自卑,总以为自己配不上对方,自信力不够。
是不是有的女孩,在遇到喜欢的人的时候,不敢抬头看人?更不敢去表白?
若仅仅不敢说,还好,鼓起勇气就好了。
若是过分自卑,总认为自己是低人一等的人,就麻烦了。就是真正恋爱了,女人也无法把握主动权,还做出唯唯诺诺的样子。
女人总是低头,服从,很容易被对象瞧不起,所有的委屈,都浪费了。
找对象结婚,不仅门当户对,更要懂得“势均力敌”,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形象,有尊严地活着。
就算遇到条件比自己更好的男人,也不要自惭形秽,而是不卑不亢地交流。
记住一句话:“自信不一定能让你成功,但丧失信心却一定会让你失败。”
平时,拒绝含胸驼背,抬起头,勇敢地说话,也积极工作,展示阳光的一面,女人的吸引力就来了。
03
第三,过于笼统,找对象的条件很模糊,不便于具体操作。
邻居张大妈,托人说媒,要把女儿嫁出去。
大妈说:“我们家,没有什么很多要求,就是找个高、收入还不错的男孩就行。”
有好心人,带着身高一米九的男孩,张大妈瞧不上,因为这有些偏高了。
还有好心人,带着在大企业上班的男孩,张大妈不喜欢,因为工资不够稳定。
显然,张大妈说的条件,很难被解读清楚,模糊的,可以摇摆的。
若是张大妈直接说“身高一米七多,收入稳定,最好是体制内”,立马就清楚了。
很多女孩,在找对象的时候,动不动就提出“有眼缘,能养活家庭、有责任心”等,都是笼统的,让媒人摸不着头脑,让男孩觉得自己配不上。
当然,我们还要避免走另一个极端——条件过于苛刻,过于繁杂。这是让人望而却步的。
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想法,列出外表、收入、家庭背景几项具体条件就行了。在适当的时候,稍有松动。
04
第四,过于矜持,不敢敞开自己的心扉,面对面交流。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写道:“不知妇人登塲,定有一种矜持之态。自视为矜持,人视则为造作矣。”
一个女人出场,扭扭捏捏,显得非常不自然,这不是大家闺秀的作风,反而让人误以为“不喜欢、逃避”等。
民国外交家顾维钧,还是少年时,在父母的安排下,定下了对象张润娥。
有一天,顾维钧去张家,就想看看张润娥长得啥样,也想交谈几句。
可是张润娥,却坚持封建时期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扭捏了老半天才出现。顿时,就让人很不舒服。
后来,他们结婚,又离婚了。顾维钧说:“主命,与完婚,算是旧式家庭的旧式婚姻,实属无奈。”
自由恋爱的时代,主动交流的人,更容易得到对方的青睐,不要做作,也不要捉迷藏,更不要老半天都没有回应。
05
哲学家柏拉图说过:“美德大都包含在良好的习惯之内。”
扔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找对象也不是那么难。
平时,打扮落落大方,与人平视,学会微笑待人,亮出找对象的条件,和喜欢的人主动互动,理性对待感情的变化,积极工作,都会带来好运。
找对象结婚,是大事,也是很多习惯促成的。
一家人,父母引导习惯,女儿养成习惯,心想事成。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