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5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一纸公告掷地有声,宣布未来一年内继续暂

鸿毓说过去 2025-11-07 12:31:12

2025年11月5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一纸公告掷地有声,宣布未来一年内继续暂停对美国商品24%的加征关税,同时保留10%的加征税率。   这事儿一出,全球都在猜中国的算盘,其实哪有那么复杂,这就是咱们基于现实的战略考量,既不是妥协也不是示弱,而是算大账、谋长远的明智之举。   首先得把政策的来龙去脉说清楚,这份编号为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9号的文件写得明明白白,自11月10日起正式生效,暂停的是之前反制美国“对等关税”的部分措施,而保留10%税率,就是咱们的底线。   这可不是凭空决定的,是中美三轮经贸磋商的成果延续,从5月日内瓦会谈暂停90天,到7月斯德哥尔摩会谈再延90天,再到10月30日吉隆坡磋商敲定延长一年,每一步都走得稳扎稳打,背后全是对两国经济和全球供应链的考量。   美国那边,波士顿科学仪器公司因为关税损失2亿美元,强生公司额外成本达4亿美元,雷神技术公司税前利润少了8.5亿美元,六大汽车行业组织联合游说要取消关税。   而咱们国内,依赖美国半导体、医疗设备零部件、农产品的企业日子也不好过,原材料成本飙升,出口订单下滑,暂停24%关税正好给这些企业松绑,让它们能降低生产成本、稳住国际市场份额,这不是帮美国,是救咱们自己的实体经济。   这是咱们掌握谈判主动权的聪明做法,要知道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率先对华加征34%关税,随后关税战螺旋式升级,美国对华累计关税一度高达145%,咱们的反制让美国通胀爆表、股市蒸发4万亿美元。   第一季度GDP还萎缩了0.3%,现在美方主动取消了10%的“芬太尼关税”,咱们顺势延长关税暂停期,既释放了善意,又通过保留10%税率守住了原则,这叫有礼有节,不卑不亢。   更重要的是,咱们是在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贸易战没有赢家,美国的关税政策让全球中间品成本飙升,很多跨国企业被迫调整供应链,而咱们暂停部分关税,就是给全球市场注入确定性,这也是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这步棋下得妙,带来的连锁反应更是实打实的。对国内企业来说,那些依赖美国进口原材料的制造业、医疗设备行业、农产品加工企业,成本压力能直接缓解。   就拿半导体行业来说,之前加征的高关税让进口芯片成本增加,很多中小企业举步维艰,现在关税暂停,原材料成本降下来,产品竞争力自然提升,说不定还能把之前流失的订单抢回来。   出口企业也能受益,美国市场对咱们很多产品还有刚性需求,关税缓和能减少美方企业的采购成本,咱们的出口订单有望止跌回升,海关数据里那16.9%的出口降幅,说不定就能慢慢收窄。   对消费者而言,最直接的好处就是部分进口商品价格可能更亲民,比如美国的农产品、汽车零部件,关税下降会让这些商品的进口成本降低,反映到终端市场,相关产品价格或许会有所下调。   这对稳定国内物价、提升消费体验都是好事,毕竟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之前关税战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一直存在,这步操作也能帮着缓解通胀压力。   对全球经济来说,这更是一剂强心针,WTO早就表态,中美关税战是全球贸易增长的最大障碍,现在咱们主动释放缓和信号,能提振全球贸易信心,减少供应链波动。   要知道美国之前的关税政策已经让全球股市动荡,咱们这一举措,相当于给全球经济吃了颗定心丸,也让更多国家看到通过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的希望,而不是一味对抗。   但大家千万别以为保留10%关税是摆设,这恰恰是咱们的智慧所在,特朗普政府2025年4月签署的14257号行政令,对中国商品搞差异化高关税,本质上还是“美国优先”的霸权逻辑。   咱们保留10%关税,就是明确告诉美国,贸易谈判必须对等互利,不能你想加税就加税,想让步就让步,要是美方敢再搞单边主义、极限施压,咱们的反制手段还在。   而且这10%关税也符合国际惯例,是对美国之前不合理关税的适度回应,既不让步太多,也给继续谈判留足空间。   再看看美国的处境,他们国内通胀压力还没完全缓解,制造业回流政策成效甚微,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都降到17.4%了,根本离不开中国供应链,这时候咱们延长关税暂停期,正好戳中他们的痛点,让他们明白,合作才能共赢,对抗没有出路。

0 阅读:0
鸿毓说过去

鸿毓说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