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荷兰政府宣布 11月7日,荷兰政府表示,欢迎中方为安世中国工厂恢复供货提供便利,相信未来几天中国生产的芯片将送达安世客户。 这场供应风波的起因,是荷兰政府9月30日发布行政令干预安世内部事务,10月26日荷兰安世又停止向中国东莞工厂供应晶圆,导致承担公司70%封装测试产能的基地陷入生产困境。 关注半导体和汽车圈的朋友都清楚,安世可不是小角色。它是全球功率半导体龙头,芯片虽单价不到1美元,却占全球车用市场40%份额,堪称汽车的“毛细血管”,欧洲车企对它的依赖度更是深到骨子里。 断供的连锁反应来得又快又猛。东莞工厂产能利用率直接暴跌至35%,大众狼堡工厂很快停了高尔夫、途观生产线,每天损失约4000万欧元,库存芯片撑不了20天。 欧洲16家车企、日本汽车工业协会都发了停工警告,本田、福特的库存仅够维持两三周。德国采埃孚这些零部件巨头,急着向中国商务部提交出口豁免申请,就怕生产线彻底停摆。 作为常年跟踪产业链的观察者,我最佩服中方的应对节奏。中国商务部及时反制,对特定成品部件实施出口管制,安世中国更果断,10月23日先恢复国内供应,所有交易改用人民币结算,先把自家市场稳住。 荷兰政府突然松口,根本不是良心发现。说白了是扛不住多方压力——自家企业要赚钱,欧洲车企要活命,断供下去只会两败俱伤,这场博弈里没有赢家。 更关键的是,中国早就备好了“Plan B”。无锡新洁能、士兰微、扬杰电子都能提供符合要求的晶圆,同属闻泰科技的上海鼎泰匠芯12英寸晶圆厂,更是能稳定供货,完全不怕被“卡脖子”。 这场风波也给全球车企上了生动一课。“成本优先”的老思路该换了,丰田、通用都计划建立半年以上芯片储备,供应链“韧性”才是活下去的关键。 但我得说句实在的,短期缓和不代表长期稳了。荷兰没搁置当初干预的法律依据,未来仍可能拿“技术转移”说事,供应链信任修复也需要时间。 全球供应链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靠政治手段强行切割,最终只会伤害自己。真正的底气,从来不是别人的妥协,而是自己有替代能力、有应对预案。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