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这是怎么了,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居然没有一个国家出手援助的,美国呢,日本呢,还有韩国呢。此前这些国家,不是还给菲律宾送船,协助其在南海兴风作浪吗?为什么现在都不吭声了! 这场台风的威力确实惊人。宿务地区 24 小时下了两个月的雨,山体滑坡和洪水把不少村庄夷为平地,9000 多间房屋被毁,70 多条道路中断,连海港都停摆了 40 个。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急得宣布全国进入灾难状态,可外界盼来的援助,大多只是口头慰问。 美国的反应最耐人寻味。驻菲大使在社交平台上说心与灾民同在,要向救援人员致敬,却没提任何实际援助。 要知道,就在几个月前,美国还刚给菲律宾送了无人水面艇,承诺 5 亿美元军事融资,连特遣队都以仁爱礁命名,摆明了要帮菲律宾在南海搞动作。 可真到救灾时,所谓的盟友情谊,就只剩几句空泛的漂亮话。 日本和韩国的表现也如出一辙。日本上半年刚贷款给菲律宾造巡逻舰,韩国总统访菲时还拍着胸脯说要加强防务合作,支持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升级。 这些围绕南海的 “慷慨”,在台风灾害面前全没了踪影。日本外交部只发了条慰问声明,韩国更是连公开回应都少见,完全没了之前主动示好的热情。 美日韩的冷淡,和他们对菲律宾的 “援助逻辑” 有关。 他们给菲律宾的支持,大多盯着军事和地缘利益。美国想把菲律宾打造成印太战略的支点,借其牵制地区局势;日本和韩国跟着加码,也是为了在南海分一杯羹。 这种带着明确目的的 “帮忙”,本就不是基于灾情的人道主义考量。 自身的处境也让这些国家腾不出手。 美国国内事务繁杂,军事预算大多砸在海外基地和武器研发上,对灾后重建这种花钱多、见效慢的事兴趣不大。 日本和韩国近期也面临各自的经济压力,加上地区安全议题分散精力,自然不愿在菲律宾灾情上投入过多资源。 更关键的是,援助救灾和送武器、搞演习不一样。 后者花小钱就能刷存在感,还能直接服务于战略目标;而救灾需要真金白银的物资、专业的救援队和长期的重建投入,性价比远不如军事合作。 对美日韩来说,菲律宾的战略价值在南海,而非灾区的废墟里。 菲律宾自己可能也看清了这点。那些曾以为牢不可破的盟友关系,在天灾面前露出了真面目。 之前靠着美日韩的支持在南海兴风作浪,以为找到了靠山,可真遇到困难,才发现这些伙伴只愿共享利益,不愿共担风险。 国际社会并非毫无动作,加拿大、澳大利亚都表示要和救援组织合作,欧盟也发了慰问,但这些都填补不了美日韩缺位留下的落差。 这场台风像面镜子,照出了地缘博弈背后的真实逻辑 —— 那些基于利益的结盟,从来经不起灾难的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