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掉说”引爆日本! 2025年11月7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的一番话,像是往本已紧绷的台海局势上浇了一桶汽油。 她公开表示,若台海发生冲突,日本将视为“存亡危机事态”,可能动用集体自卫权进行武力干预。 这句话不只是挑衅,更像是在向中国喊话:我们准备动手了,可问题是她真准备好了吗? 第二天,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在社交平台发文回应,话不多,但刀锋直指要害,他写道:“擅自伸过来的肮脏脑袋,只能毫不犹豫地砍掉。” 第三天,这番话立刻在日本国内引发轩然大波,右翼政客群情激愤,称其为“死亡威胁”,要求中方立即撤换薛剑。 然而尽管部分帖文随后被删除,薛剑的核心立场并未改变,他再次发声直接点名高市的说法是“愚蠢政客选择的死路”,违反《中日友好条约》和战后国际秩序。 事件迅速升级,日本政府照例通过外交渠道提出抗议,但在国内却不是所有人都站在高市一边。 立宪民主党党首野田佳彦就直言,这种言论极其危险,轻率的战争言论很可能把整个国家拖入不可预知的深渊。 甚至一些参议员也指出,高市的发言是典型的“政治投机”,一方面迎合右翼选民,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她缺乏对国际局势的基本判断。 中国外交部也没有拖延,11月10日,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直接驳斥高市的说法,称其“粗暴干涉中国内政”。 不仅违反中日1972年联合声明中日本承认台湾属于中国的原则,更违背《波茨坦公告》《开罗宣言》等二战后确立的国际法律基础。 林剑还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日本作为曾经的殖民侵略者,对台湾没有任何发言权。 这不是第一次有日本政客在台湾问题上发出危险信号,但高市的表态尤其敏感,她不仅用法律包装军事干预的可能性,还试图将台湾问题和日本国家安全强行捆绑。 这种操作,说白了,就是想突破“专守防卫”的宪法限制,为日本重新武装和扩大军力找台阶下。 其实,高市的算盘不难猜。她是在延续安倍晋三“修宪强军”的路线,拿台湾当借口,试图拉高防卫预算和军事存在感。 根据日本政府2025年的预算案,防卫支出已经接近GDP的2%,并计划在九州部署射程超过1000公里的新型导弹,覆盖中国东南沿海。 与此同时,还成立了“统合作战司令部”,以便在所谓“台湾有事”时实现快速响应。 更早在2024年,日本政府就已开始淡化对《中日联合声明》的承诺,甚至有高官公开表示该声明“没有法律约束力”。 这套说辞,为右翼议员频繁窜访台湾提供了“合法”依据,也在国内制造出一种“台湾不是中国内政”的错误观感。 面对这种倒退式的对华政策,中国的回应很清楚:底线不能碰,碰了就要付出代价。 外交部直接警告日本“停止玩火”,并强调中国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中方还特别指出,一旦日方军事介入台海,将触发《反分裂国家法》的相关条款,届时的后果将由日方自行承担。 日本国内的分裂也说明问题远没有高市设想得那么简单。 右翼势力借机鼓吹“中国威胁论”,希望借此推动“国家正常化”进程,但更多理性声音则担心,这种对华挑衅只会把日本拖入地缘政治的火山口。 一旦爆发冲突,不仅无法保障国家安全,反而可能让日本重蹈二战覆辙。 中日关系也因此再度陷入低谷。民调数据显示日本社会对中国的好感度持续处于低点,超过九成受访者对中国持负面印象。 这种情绪被媒体和一些政客不断放大,使得经济和文化交流也受到明显波及。中国企业在日投资趋于谨慎,旅游与教育合作项目也频频受限。 在这个背景下,美国的身影始终若隐若现,日本积极配合美国“印太战略”,在南海、东海乃至台湾问题上与美方协调军事部署,实际上是将自身捆在了美国的战车上。 但问题是,美国距离中国很远,日本却就在中国家门口,一旦误判成真,首当其冲的不是华盛顿,而是东京。 当局势走到今天这一步,谁该为局势升温负责,答案其实并不复杂。 日本政界如果继续用“台湾有事”来绑架国家安全,不仅是在自我设限,更是在挑战二战后的国际秩序。 中方多次指出,《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早已明确台湾归属中国,任何试图否定这一历史事实的行为,都将遭到坚决反制。 回顾这场风波,表面看是一句“斩首说”引发的外交争执,实则是台海博弈中的一次明确表态。 中国的信号已经非常清楚,台湾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涉及国家主权的问题没有谈判空间,任何国家、任何政客妄图插手,都要承担后果。 这不是口头警告,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对现实的清晰认知,中日之间曾有和平友好的历史基础,但一旦触碰核心利益,这份友谊不再是护身符。 高市的言论不是一时口误,而是日本右翼长期战略的一部分。问题的关键是,日本到底想把自己带向哪里? 信息来源: 《高市早苗妄谈台海局势,外交部发言人三问日本首相涉台谬论》——环球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