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阎红彦上将去世,谭震林:一辈子没哭过,现在我想哭三天三夜

花开半夏千古 2024-08-23 14:39:05

一提到革命战争年代,很多人都会首先想到一个地方,那里虽然地处偏远,远离繁华的北京和上海,但它却是公认的革命圣地,它就是陕西延安。

在红军在经历了长征后,之所以最后选择北上陕北,除了该区域的地理位置、靠近苏联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彼时陕北红军在这里已经站稳了脚跟。

陕北红军是一支老部队,但因为历史原因很多创建该部队的高级干部牺牲了,一如刘志丹、谢子长、唐澍等,而阎红彦则是其中极少数活到建国后的高级代表人物之一。

他能够在开国大授衔中最终获授上将军衔,也与其陕北红军的出身关系匪浅,毛主席甚至直接表示“上将名单要有阎红彦”。要知道当时的阎红彦没有军队级别、已经转业到地方,并不符合授衔条件。

不过阎红彦将军的人生经历却很是坎坷,甚至于连他的死因现在也是莫衷一是。而在他死后就连部队里公认的铁血将军“谭老板”谭震林都为之悲恸不已,而他们二人之间甚至并无私交。

听闻阎红彦去世,谭震林嚎啕大哭,还表示:“我一辈子没有哭过,现在我真想哭三天三夜”!

为什么在阎红彦去世时,谭震林会有如此感受?

1909年阎红彦在陕西省安定县出生。

他出身贫农家庭,小小年纪就去砖窑里干活,短暂的去私塾里读了一年书,因为贫困被迫辍学,为了生活,长期到处打短工,没少被黑心老板辱骂过。

因此他小小年纪就萌生了强烈的斗争意愿,当他听说陕北红军的创始人谢子长拉起了一支革命队伍后,果断投奔了同乡谢子长,就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4年,15岁的阎红彦正式入党,并跟随谢子长发起了清涧起义,亲自带人抓了县长张反之。这次起义在陕北红军历史上有非凡的意义,后来陕甘游击队成立,谢子长担任书记、阎红彦担任委员。

1936年,也就是长征胜利那一年,陕北红军独立团改编为红三十军,阎红彦担任首任军长,当时谢子长和刘志丹等人已经牺牲,因此阎红彦在事实上成为了陕北红军的代表人物。

因为阎红彦是地地道道的陕西人,长期在陕西各地打游击,所以在抗日战争,毛主席没有让他去其他地区带兵,而是留他在陕北工作,带领陕北红军拱卫延安,期间担任过第一旅政委和关中军分区政委等职务。

帮助红军在最短时间内熟悉了陕西的情况,为中央在延安顺利开展工作并站稳脚跟立下了大功。因此毛主席多次表扬阎红彦,说他是一位好同志,是西北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功劳很大。

1945年,阎红彦担任了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副司令,搭档陈锡联参加了邯郸战役、定陶战役,在决定双方生死的淮海战役和双堆集战役中,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完美的完成了野战军司令员交付的重任。

参加完解放战争后,阎红彦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到地方上发展生产。因此他很早离开了军队,转业到四川省担任省委副书记兼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不久后升为四川省省委书记兼重庆市委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

但这造成了一个新问题,到了1955年大授衔的时候,按照当时的规定,有部队职务的人可以参加授衔,已经转业且没有保留任何部队职务的不能参加授衔,而且该规定是毛主席提出的。

因此当同志们提出阎红彦的情况后,毛主席立刻意识到,陕北红军为新中国的建立也作出了巨大贡献,如果考虑战功问题,陕北红军里没有人能入选元帅和大将,但是从资历和感情上,至少也应该有一位上将,而阎红彦就是最佳人选。

但阎红彦当时没有部队职务,于是毛主席和授衔干部开会讨论此事,决定临时任命阎红彦担任成都军区第一副政治委员,这样一来,阎红彦就有了部队职务,自然也能参加授衔。

因此阎红彦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可以说阎红彦得到了毛主席的特别关照。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1966年特殊时期到来后,性格耿直的阎红彦遇到了大麻烦。

1966年10月,江青、陈伯达在主持高干会议时称邓小平“在淮海战役期间思想动摇试图撤退”,对此,亲历者阎红彦当场站起来驳斥了该说法,结果引起了江、陈两人的不满。于是两人翻了旧账,说阎红彦在1959年公开向毛主席提意见,居心叵测。

其实1959年阎红彦只是实话实说,反映了一些基层真实情况,并不是居心叵测。

结果1967年1月8日,陈伯达给阎红彦打了一通电话,打完电话后,阎红彦自杀。

关于死因,一说乃是心脏病发作,一说是吞服安眠药,甚至于党史博览文章也没有明确说法。

阎红彦死后,周总理十分悲痛,含泪说:“阎红彦是个好同志,他不该死啊!”

性格一直很耿直的谭震林得知消息后十分愤怒,对战友们说:“我现在真想哭三天三夜!”

直到 1977年,随着国内形势发生变化,阎红彦才恢复了名誉.

1978年1月,邓小平、陈锡联等380多位重要领导人出席了阎红彦将军的追悼活动。

0 阅读:0

花开半夏千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