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欧洲挑衅中国,日本韩国挑衅中国,菲律宾越南挑衅中国,就连比中国弱很多的小国立陶宛也能挑衅中国。 中国这些年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军力建设也日渐完善,这让一些国家坐立不安。 美国作为这一切的背后推手,把“围堵中国”写进了战略核心,其主导的“印太战略”早已不是纸上谈兵,2024年美菲“肩并肩”联合军演规模创历史新高,3.8万名士兵、多艘航母战斗群和两栖攻击舰齐聚南海,模拟“夺岛作战”“海上封锁”,甚至把靶场设在靠近中国黄岩岛的海域,挑衅意味拉满。 在科技领域,美国又祭出新的制裁大棒,针对中国人工智能芯片实施全面出口限制,不仅禁售先进的GPU芯片,还禁止美国企业为中芯国际等中国芯片制造企业提供设备维护服务,试图从源头切断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路径。 更甚者,美国还在亚太地区强化军事同盟,AUKUS联盟推动核潜艇技术向澳大利亚转移,QUAD机制频繁召开领导人峰会,把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绑上“对华围堵战车”,眼里全是霸权思维,半点不顾地区和平稳定的大局。 远隔重洋的欧洲国家,也跟着凑起了热闹,欧盟2024年突然启动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无视中国车企在电池技术、成本控制上的正当优势,强行认定“存在补贴行为”,计划征收高达25%的惩罚性关税,直接影响中国车企对欧出口,要知道,中国电动车占欧洲市场份额已达15%,这样的贸易保护主义举措,本质就是怕中国产业竞争力冲击欧洲本土企业。 除了经贸打压,欧洲还把手伸到中国周边事务,法国2024年派“葡月”号护卫舰穿越南海,高调宣称“维护航行自由”;德国外长在访问日本时发表涉台声明,公然支持台湾“参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 作为中国近邻的日本,更是把“挑衅”当成了日常操作,2024年发布的《防卫白皮书》里,首次将中国明确称为“最大战略挑战”,防卫预算一口气涨到8.7万亿日元,占GDP比例突破2%,创下战后新高。 在军事部署上,日本在石垣岛部署射程覆盖钓鱼岛的岸基反舰导弹,在与那国岛修建可容纳千人的避难掩体和弹药库,甚至在琉球群岛常态化举行“利剑”联合军演,模拟“台海冲突”时的“岛屿防卫”。 更过分的是,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公然歪曲事实,把中国海警在钓鱼岛海域的正常巡逻说成“侵犯日本主权”,把中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正当举措渲染成“地区安全威胁”,还暗示要援引《日美安保条约》介入台海,完全忘了当年侵略中国的历史罪责,也忘了《中日联合声明》里“一个中国”的承诺。 夹在中美之间的韩国,看似“左右为难”,实际动作却半点不含糊,尹锡悦政府2024年与美国达成“核磋商小组”机制,允许美国在朝鲜半岛部署可携带核弹头的战略核潜艇,这是冷战结束后美国首次在该地区部署战略核力量,直接加剧了东北亚的紧张局势。 在经济领域,韩国跟着美国对中国实施技术限制,对出口中国的OLED显示材料、半导体光刻胶等关键产品加严审查,试图遏制中国显示产业和芯片制造的发展;在外交上,韩国虽嘴上说“不选边站”,却频繁派官员窜访台湾,与台当局搞“经济合作论坛”,甚至支持台湾“加入CPTPP”,踩碰一个中国原则的红线。 家门口的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反复无常早已让人看清其真面目,2024年5月,菲律宾一艘搭载着争议建筑材料的船只,试图强行闯入中国仁爱礁附近海域,想要为礁上破旧的“马德雷山”号登陆舰续命,被中国海警依法驱离后,菲律宾反而倒打一耙,指责中国“使用武力”。 为了壮胆,菲律宾还把美国当成“靠山”,美菲“南海联合巡航”实现常态化,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美军P-8A反潜机、“罗斯福”号航母频繁抵近中国南海岛礁侦察,菲律宾甚至还开放多个军事基地供美军使用,把南海变成了大国博弈的“棋盘”。 越南的南海扩张野心也从未收敛,这些年越南在南沙群岛偷偷填海造岛,仅毕生礁一处的填海面积就达0.5平方公里,还修建了直升机停机坪、雷达站和防御工事;在万安滩海域,越南更是联合俄罗斯的油气公司,在中国主张管辖的海域内非法开展油气勘探活动,引入外部势力介入南海事务,试图通过“抱团”的方式对抗中国。 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立陶宛,这个人口不足300万、国土面积还不如中国一个地级市大的欧洲小国,竟敢在台湾问题上公然越界,2023年允许台湾当局设立带有“国家”意味的“台湾代表处”后,2024年又变本加厉,立陶宛议会通过涉台决议,支持台湾“参与联合国相关机构”,还试图游说欧盟其他国家跟进。 挑衅从来换不来尊重,围堵也挡不住发展,这些国家若是继续执迷不悟,只会把自己拖入对抗的泥潭,最终得不偿失。 你说,像立陶宛这样的小国,把宝押在挑衅中国上,最后会不会落得“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下场?评论区聊聊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