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1为何不火了,变得冷清起来。如今算法引导消费,随时都在关注着你需要买什么东西。哪儿有机会等到双11,双12呀?看来我们生活中处处都分布着算法,日常聊天,聊了个什么东西,一打开※音刷视频,马上就给我推荐相关产品和服务啦。 前脚刚删掉手机里十几个 "未读红包任务" 的 APP 弹窗,后脚就刷到双11成交额涨了 14% 的新闻 —— 数据热乎得像刚出炉的烤红薯,可我连红薯皮都没摸着。半夜十二点被※猫 AI 导购连发三条 "您购物车里的卸妆膏库存紧张",吓得我以为自己错过几个亿,点开发现系统自动帮我凑了三支同色号口红,硬生生凑出满减。 今年双11最魔幻的体验发生在凌晨两点,※团骑手敲开我家门送来两袋面粉,订单详情显示我在※东秒送买了烘焙工具。后来才发现是※宝闪购同步推荐了关联商品,用跨平台满减券给我打了五折。智能客服在我质问时秒回:"亲,这是 AI 根据五年购物数据为您定制的沉浸式场景消费呢。" 数字光鲜的背后,朋友圈转疯了某 MCN 机构的内部数据:家电直播间场观涨了 60%,客单价跌了 45%。朋友吐槽他做※音女装的朋友圈,昨晚三点还在发 "库存只剩三件" 的倒计时海报,定位显示在义乌物流园门口现场打包。 当算法比亲妈更懂你要什么洗发水,双11已经从囤货战场变成了大型行为艺术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