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日本大使馆、领事馆呼吁中国公民不要前往日本旅行,基于人身安全考虑。 对此,日本航空自卫队第29任参谋长田母神俊雄表示:中国已经对日本采取经济上制裁,中国政府此呼吁中国公民避免前往日本,首先担心在中国公民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然后间接制裁日本的旅游业。 这一呼吁非常值得欢迎,中国人理应有责任配合国家的大政外交,不要给反华的高市早苗送消费送钱。 田母神俊雄的这番话,算是把窗户纸捅破了,但咱得往深了想——国家层面的旅行呼吁,从来不是“一时兴起”,更不是单纯的“经济博弈”,最核心的底色永远是“人命关天”。可能有人觉得,去日本旅游不就是逛吃逛吃,能有啥安全风险?这话放在平时或许没错,可当下的日本,早就不是那个能让人安心打卡的目的地了。从福岛核污染水持续排放,到局部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再到部分右翼势力针对华人的歧视性言行增多,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风险,比明晃晃的危险更让人揪心。大使馆不会平白无故发出警示,每一个字背后,都是对同胞生命安全的千般考量、万般牵挂,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容不得半点轻视。 说间接影响日本旅游业,其实是顺带的结果,绝非初衷。但话说回来,这结果也确实戳中了日本的“痛处”。咱们都清楚,中国游客向来是日本旅游业的“顶梁柱”,疫情前每年赴日旅游的中国游客超千万,人均消费稳居全球首位,从银座的药妆店到京都的和服体验店,到处都能听到熟悉的乡音,不少日本商家甚至专门配备了中文导购。中国游客的到来,撑起了多少日本中小企业的生计,拉动了多少地方经济的增长,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如今国家呼吁谨慎前往,不是要刻意“制裁”谁,而是当同胞安全可能受威胁时,必然会做出的选择。至于那些靠赚中国人钱却又跟着高市早苗之流反华的势力,少了中国游客的消费,也算自食其果,怨不得别人。 配合国家大政外交,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藏在每个普通人的选择里。可能有人会说,我就想去日本看个樱花、买个电器,这跟外交有啥关系?其实关系大了去了。在国际博弈越来越复杂的当下,个人的消费行为早已不仅仅是“花自己的钱”那么简单。你以为的一次普通旅行,在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眼里,可能会被曲解成“对其反华行为的默许”;你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可能变成对方壮大反华势力的“弹药”。高市早苗之流之所以敢肆无忌惮地发表反华言论,背后离不开日本某些利益集团的支持,而这些利益集团中,就有不少靠着中国市场牟利的旅游业从业者。咱们选择响应国家呼吁,减少非必要赴日出行,就是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立场——我们可以热爱美景与文化,但绝不能用自己的血汗钱,去喂养那些敌视我们的人。 当然,也有人会纠结,难道以后就彻底不能去日本了?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国家的呼吁是“不要前往”,而非“禁止前往”,核心是提醒大家权衡风险、谨慎决策。等什么时候日本真正重视中国公民的安全诉求,妥善解决核污染水排放等关键问题,摒弃右翼反华行径,重新营造安全友好的旅游环境,相信大使馆也会及时调整提示,让大家能安心地踏上旅途。当下的选择,不是闭关锁国,而是理性自保;不是刻意对抗,而是底线坚守。每个中国公民都有权利追求美好的生活体验,但前提是,这份体验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更不能违背国家利益和民族立场。 说到底,国家与个人从来都是命运与共的整体。国家拼尽全力为我们遮风挡雨,我们自然该与国家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响应大使馆的呼吁,不是失去了一次旅游机会,而是守住了一份安全,扛起了一份责任。那些真正值得我们奔赴的风景,从来都应该建立在安全、尊重与友好的基础上。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