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资治通鉴》汉纪 孝文皇帝元年
陈平因病缠身,感觉力不从心,便起了辞职的念头。
这天,皇上召见陈平,见他面色憔悴,便关切地问道:“你为何如此忧愁?莫非朝中之事让你烦心?”
陈平叹了口气,缓缓说道:“皇上,臣近来身体欠佳,实在难以担当右丞相之重任。而且,臣想起高祖在世时,周勃的功劳虽不如臣,但诛杀诸吕之时,臣的功劳又怎及得上周勃呢?”
皇上听了,眉头微皱,问道:“那你之意是?”
陈平诚恳地说:“臣恳请皇上将右丞相之职让给周勃,他才能出众,定能胜任此职。”
皇上沉思片刻,心中已有了计较。
他缓缓开口:“你一片忠心,朕心甚慰。朕可以做个调整。”
十一月,辛巳日颁下诏书:调陈平为左丞相,太尉周勃为右丞相,大将军灌婴则升为太尉。
1、为什么陈平要推荐周勃?
刘恒登上皇位后,心里总有一块石头放不下,那就是周勃。
周勃功劳大,平诸吕之乱时一言九鼎,军队里他的威望高得吓人。
这样的人在军中,皇帝怎么能睡得安稳?
周勃还有拥立之功,刘恒想换掉他,真是难于上青天。
一旦开口,那就是跟功勋系彻底翻脸,搞不好会引发功臣们的集体反抗,自己的皇位都可能不保。
萧何、张良这些开国元勋都走了,现在剩下的功勋大佬就陈平、周勃、灌婴三个。
陈平这个人,揣摩人心那是一绝。
他看出刘恒的忧虑,也明白周勃在军中的威望对皇权是个威胁。
于是,陈平开始动脑筋了。
他知道灌婴跟周勃虽然都是功勋,但灌婴对兵权也有兴趣,而且灌婴跟自己也算是利益共同体。
陈平就悄悄找灌婴商量,两人一拍即合,决定一起想办法撸掉周勃的兵权。
陈平开始布局,又在适当的时机,向刘恒提出了调整军队领导的建议。
刘恒一听,心里那个乐啊,正合我意!
于是,刘恒顺水推舟,把周勃的兵权给撸了,让灌婴接了手。
周勃虽然心里不乐意,但也没办法,毕竟皇命难违。
就这样,陈平用他的智慧和手腕,轻松帮刘恒解决了心头大患。
2、陈平能得到什么好处?
陈平年事已高,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他心里清楚,自己没几年好活了。
而汉文帝刘恒,还是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未来的路还长着呢。
陈平想想自己的子孙,等自己一闭眼,陈家的未来可就悬了。
陈平心里明白,皇帝需要的是忠臣,是能帮他稳固江山的人。
万一自己哪天没了,皇帝秋后算账,陈家可就完了。
于是,陈平开始琢磨怎么跟刘恒缓和关系。
他知道,自己得主动点,得让皇帝看到陈家的诚意。
陈平找了个机会,跟刘恒聊了聊,说自己年纪大了,身体不行了,要求辞职。
刘恒一听,心里也明白,陈平这是给自己削弱军方权力的机会。他赶紧顺着陈平的话头,对高层进行了调换。
陈平见刘恒这么上道,他知道,自己这一步棋走对了,起码为子孙后代谋了个平安。
3、洞察需求。
在这个世界上,甭管你是谁,多牛逼的人物,心里头都有那么点儿需求,就像人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自然。
咱们要想跟人处好关系,办成事儿,就得学会去满足人家的这些需求。
人性这东西,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
它就像一面镜子,你对着它笑,它就回你个笑脸;你对着它哭,它也跟着你愁眉苦脸的。
关键是要知道,人性里头有那么些个弱点,得学会去瞅准它,然后对症下药,投其所好。
比如说吧,你遇到个爱面子的人,那你就得给他足够的面子,让他觉得自个儿是个人物;要是遇到个爱财的,那你就得在钱财上做点文章,让他觉得跟你打交道有好处。
这可不是啥阴谋诡计,而是人情世故,是咱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法宝。
那些真正能成事儿的人,一个个都是人精,眼睛雪亮雪亮的。
他们跟人打交道,不用多说,一眼就能瞅出对方心里头想的是啥。
这种能力,可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练出来的,是他们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吃了无数亏,上了无数当之后,才慢慢悟出来的。
要想在这个世界上混得好,就得学会开窍,得明白一切皆是利益互换这个道理。
你给别人想要的,别人自然也会给你想要的。
这不是啥交易,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
所以啊,跟人打交道的时候,得多留个心眼儿,多观察观察,看看对方到底需要啥。
只要能满足对方的需求,那办起事儿来,可就轻松多了。
近道
徒儿呀,你己经开窍了,就赶紧跟为师化缘去,否则就为师真的走不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