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北宋年间的苏家是出了名的书香门第、名门大家。
除了为世人所追捧的苏洵、苏辙、苏轼父子三人,就连苏家小女苏小妹同样是名垂青史的才女。
苏小妹素来博学多才、机智聪慧,有一次她想要刁难好友佛印,就以“面对面吃面”作上联向其讨教。
结果和尚不慌不忙,一句下联不仅对的工整、巧妙,甚至引得苏小妹脸红羞涩,这位名动天下的才女又一次在佛印那里吃了瘪。
没错,这已经不是苏小妹第一次在与佛印的“争斗”中落败。
那么,佛印和尚到底是如何回应苏小妹上联的?
除此之外,苏家兄妹与佛印还有着其他何种趣事往来?
苏东坡智斗佛印
佛印和尚,北宋年间的有名僧人。
年少时期,佛印有幸接触到佛学,并于江西宝积寺苦修禅法,被云门高僧收为弟子。
二十八岁那年,佛印已经是深谙佛道、四处弘扬净土佛法的高僧。
他四处云游,希望普度众生。
就在佛印游历到黄州时,在朝堂之上遭受贬谪的苏东坡也来到了此处。
苏东坡向来喜好与佛门人士交往,与僧人交谈论辩。
而佛印和尚恰恰不同于一般的佛门子弟,他不仅佛法造诣高深、学富五车,还是一个能言善辩、喜欢与人插科打诨之人。
这正好对了苏东坡的胃口,因此两人相识后很快成为至交好友,平日里素来喜欢说禅论道、互相斗智。
有一次,苏东坡与佛印泛舟长江。
一叶扁舟随着长江水逐流而下,两人在船上举杯共饮,酒到酣处佛印文采如泉涌,要与苏东坡对对子。
苏东坡远远望见河对岸有一条狗,正埋头啃着地上的骨头,于是他拿着扇子朝狗瑶瑶一指,口中却一言不发。
佛印当即心领神会,于是转头将对方手中的扇子扔入水中,这把扇子上写有苏东坡自己的一首诗作。
紧接着,两人不约而同的放声大笑起来。
旁人可能看不懂二人究竟为何而笑,只有他们自己清楚,两人已经用动作完成了一次对对联。
苏东坡指着岸上的狗,实际上出了一句上联: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知道苏东坡在拐着弯的骂他,于是也不甘示弱的做了回应,扔扇子的举动寓意:水流东坡诗(尸)。
当然,苏东坡与佛印之间最出名的一则典故,莫过于“佛印请苏东坡吃鱼”。
有一次,佛印为招待前来拜会的苏东坡,专门蒸了一条五柳鱼。
等苏东坡到来时,佛印便与好友开了个玩笑,于是将桌上的鱼随手藏进旁边一只磬中。
不料,苏东坡在门外早已瞧见屋内的情况,一时计上心头,准备给佛印来一个计中计。
苏东坡一坐下里就闷闷不乐、长吁短叹,佛印问道:
苏东坡答道。
佛印和尚一听顿时来了兴趣。
佛印一听顿感有诈,因为这是一句流传在大街小巷、人尽皆知的普通对联。
于是他不动声色的对出下联:
苏东坡听完顿时连连呼喊道:
佛印这才反应过来,耷拉着脑袋把鱼从磬里拿了出来。
礼尚往来,佛印和尚后来有一次也在“吃鱼”这件事上“找回了场子”。
一日,苏东坡家里刚做好一盘鲈鱼。
还未等开饭,门外就闪过了佛印的身影。
苏东坡有意捉弄佛印,于是将鱼放到了碗柜上。
殊不知佛印也早已察觉到屋内的情况,于是一进门便发问道:
苏东坡不知有诈,开口问道:
苏东坡眉头一皱,当即便知道对方有备而来。
于是一边讲述“苏”字的写法,一边暗自揣摩对方的用意。
佛印紧接着又问:
苏东坡顿时明白了对方所指,哈哈一笑道:
两人相视一笑,随即开始共同享用美味。
这些趣事就是苏东坡与佛印和尚的相处日常。
两人都是才高八斗、心思敏捷,却又喜好玩乐、乐天豁达之人,所以即便是日常一件件琐事,也足以流传千年,令后世细细揣摩、探究。
值得一提的是,苏家可不光只有苏东坡这一位大才子,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同样是名垂青史的文学大家,就连传闻中的苏家小妹也是难得一遇的才女。
有了苏东坡这层关系,苏家人不可避免的与佛印产生了诸多联系。
其中,尤以苏小妹最甚。
苏小妹刁难佛印反被戏弄
传闻中,苏小妹是宋朝年间久负盛名的才女。
她学识渊博、心思缜密,但又不失古灵精怪、能言善辩。
即便站在家父、家兄面前,苏小妹的才气也不会被遮掩。
从苏东坡与佛印的一则趣事中,就可以管中窥豹苏小妹的聪慧。
一次,苏东坡与佛印相约打坐修行。
苏东坡坐定后问对方:
佛印不假思索的回应:
苏东坡一面暗中窃喜,一面又打起了坏主意:
不等对方回答,苏东坡已经放声大笑起来,以为这次在佛印这里占到了便宜。
回到家中,苏东坡颇为自得的将此事说给家人听。
结果苏小妹听了顿时叹气道:
苏东坡听完这才后知后觉。
连苏东坡都看不透的事情,苏小妹却一眼揭穿背后的真相,足以见得其聪明才智。
还有一次,苏东坡与佛印去野外游玩。
两人行至一处河岸边,苏东坡指着河水说道:
佛印抬头望去,只见河中漂着两块木头,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旋即,他也指向旁边一处被淋湿的谷地说:
两人最终都没有说出各自的对联,却都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
回到家后,苏东坡将此事说与苏小妹听,让她猜测二人心中所想对联。
苏小妹思索片刻后提笔在纸上写下:和尚(河上)双目无珠(株),苏轼(粟湿)只头没脸。
二人看着苏小妹挥笔写下的对联,不禁为她竖起了大拇指。
佛印更是不吝称赞:
这并不是一句恭维之词,而是佛印经历与苏小妹多番“争斗”后得出的结论。
事实上,佛印与苏小妹的“斗智”经历同样很丰富。
其中,最精彩的一段莫过于二人在一次饭桌上的对对联。
一日,佛印与苏东坡兄妹一起吃饭。
面条被端上桌后,苏小妹灵机一动想要捉弄一下佛印,于是便率先给出了一句上联:面对面吃面。
这短短5个字的对联却出现了三次“面”字,且含义非常丰富,苏小妹的才华可见一斑。
可就在苏小妹为自己的小聪明洋洋得意时,正在吃面的佛印突然间抬起了头,看着苏小妹堆满坏笑的脸庞说道:心连心贴心。
原本想要捉弄对方的苏小妹,当即羞红了脸。
这本是一句玩笑话,但对于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女子来说,“心连心”这种用词还是太过露骨,尤其是出自佛印这样一个出家人的嘴中,更令苏小妹窘迫害羞。
偷鸡不成蚀把米的苏小妹,再没有了捉弄佛印的心思。
不过,用自身的才华与巧思危难、捉弄对方,早已成了佛印与苏家兄妹的常态,苏小妹与佛印的“针锋相对”更是远不止这一例。
苏小妹与佛印针锋相对
有一天,佛印与苏东坡谈论佛法。
能言善辩的佛印一时将佛法吹嘘的无边无际,苏小妹在帘子后面听到后颇为不服,于是提笔写下一句对联,想要灭一灭佛印的威风。
丫鬟将对联送至苏东坡手中,引得对方连连赞叹,接着便把难题抛给佛印: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这句对联非常之巧妙,不仅暗藏讽刺、挖苦佛印的意味,更是运用了拆字技巧,结构上十分新颖、出彩。
佛印自然也明白苏小妹是在为难自己,但对于学富五车的佛印来说,一句对联又怎能难倒他?
只见佛印思忖片刻后,提笔写下了下联: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这句下联不仅在拆字结构上完美契合了上联,在含义上更是“针锋相对”的回敬了苏小妹。
苏小妹看到佛印的下联,顿感震惊,心里对佛印愈发佩服之余,更是激起了自己的好胜心。
苏小妹一边恨恨的念叨对方,一边再次作下一副对联送予佛印:栖息禾下鸟飞去,马到芦边草不生。
佛印细细品味对联良久,竟未读懂其中的意思。
这时一旁的苏东坡再也看不下去,哈哈一笑道:
佛印这才缓过神来,随即跟着一起放生笑了出来。
还有一次,苏小妹身体不适,卧病在床。
原本为她煎药的苏东坡却因为佛印的到来,久久没有将药送到苏小妹手中。
结果苏小妹当即在床上高声念道:
苏小妹这是在借“葫芦”说佛印是光头,发泄心中的不满。
苏东坡听到后赶紧将药送了过去,而佛印则是思索起下联。
此时不比平常,苏小妹身体不适,若是对上一句引得苏小妹不快的下联,多少有些不合适。
于是佛印苦苦思索,最后高声对道:
佛印此对不仅完美对上了苏小妹的上联,言语中更是不吝赞美与夸奖,最后成功平息了苏小妹的不满。
接着苏小妹再次出对:僧棉锦被,万花丛中一葫芦。
佛印回应:女对青铜,半亩塘中两菡萏。
苏小妹抬头望见不远处的江面上有个和尚在撑船过江,出题道:和尚撑船,篙打江心罗汉。
这句对联难度再次上升,苏小妹前后句相互照应,一景两说,着实有些棘手。
佛印思忖了良久,终于还是推敲出了下联:
佳人汲水,绳牵井底观音。
佛印的下联同样是两句关联,说的是实物与影子的关系。
斗了半天,二人终究是棋逢对手,谁也无法彻底战胜谁。
时间一长,佛印与苏小妹的关系愈发亲密,二人争斗起来也开始变得口无遮拦。
有一次佛印想要戏弄苏小妹,于是便出了一句上联:一女孤眠,纵横三只毛眼。
这句对联言辞间充满了暧昧色彩,甚至有些轻浮、下流的情调。
佛印就是看准了苏小妹争强好胜的特点,想要让她知难而退。
结果苏小妹没有丝毫退却,尽管红着脸庞但还是咬牙对出了下联:二僧同榻,颠倒四个光头。
听罢,佛印开怀大笑的同时又连连摇头,自认不敌苏小妹。
结语
无论是苏家兄妹还是佛印和尚,几人都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博学多才、文思敏捷之人。
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将自己的才学与巧思完美融入到了生活中。
尽管几人互相之间有过捉弄、恶搞,甚至是挖苦、讽刺,但这一方面是其真才实学和聪明才智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几人关系亲密、性情直爽的反映。
通过对对联这种方式输出观点、交流感情,放到新时代环境下或许已经过时、落伍。
但在文化快餐化、社交网络化的大背景下,通过这种古老而富有韵味的文字交流方式来与朋友相处、交流,未必不是志趣高雅和博学多才的体现。
嘴对嘴亲嘴
前言不搭后语,小 编是要死了来不及校对吗
如此硬扯犊子不懂的还以为你在场
手拉手解手
屎拉屎吃屎
人上人造人
垃圾,写的什么玩意
…或者肤浅点…“背对背点背”
…我以为是“心对心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