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天,美国堪萨斯城一天之内接连发生了三起枪击案,导致三人受伤,其中两人还情况危急,导致当地很多市民战战兢兢,连睡觉都不安稳,而枪击案频发对美国人来说也早已习以为常。
实际上,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的时候,我国也发生了不少枪击案,但紧接着,国家就在1996年颁布了号称史上最严的《枪支管理办法》。
至此,民间很难看到枪支的出现,就连一些国家干部也不允许带枪出行,老百姓的安全感直线提升。
可就在山东莱芜的一户农民家里,一9旬老汉却整日把玩着两把货真价实的军用毛瑟手枪,难道这不违法吗?
原来,民警也曾上门收缴过,不过当看到老人亮出持枪证的那刻,所有人都放下了心,年轻的民警同志更是被老人的经历打动,纷纷泪目。
那这位老人到底是谁呢?
13岁的娃娃兵
老人名叫滕西远,家住莱芜口镇街道,闲暇的时候经常四处闲逛,看上去和普通老人没什么区别,不过,提起他的往事,一些老邻居们还是竖起了大拇指。
原来,滕西远是一位百战老兵,而且获得了两次一等功和三次三等功,至于他手里的两把枪也是首长奖励的。
那他都经历了什么呢?
滕西远参军是在1938年的时候,当时八路军刚到山东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不久,抗日形势还十分严峻。
这年的一天,13岁的滕西远来到了莱东县大队报名参军,负责招兵的八路军战士见他个子还没枪高,觉得他实在太小了,说什么也不肯同意。
可滕西远坚定了当兵的想法,因为这是他活下去的唯一动力。为什么这么说呢?
原来,滕西远本有兄弟五人,他排行老三,出生的时候山东正处于军阀混战的时期,一家人种地的收成远远无法满足生活的需要,更不幸的是,滕西远的父母还在天灾中离世了。
五兄弟为了生存只能拼命自谋生路。
先是大哥出去当了兵,紧接着二哥也跟了过去,当时的他们脑子里可没有什么这个主义那个主义,填饱肚子就是最大的奢望。
只是,当时滕西远年纪还小,只能留在家中照顾两个弟弟,兄弟三人为了活命只能靠乞讨为生,在此期间,五弟还活活饿死了。
悲惨的遭遇让滕西远极度痛恨那个万恶的旧社会,只是自己一个孩子又能做什么呢?
滕西远开始四处流浪,好在遇到了不少的好心人,他才咬着牙活了下来,直到抗战爆发后,他亲眼目睹了日寇的暴行,这才义无反顾地决定当兵。
或许,此刻滕西远对抗日还没有什么宏观的概念,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觉得要想过上稳定的生活,第一步就得先打跑日本人。
“请你们一定要收下我!我就一个人了,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打鬼子,给乡亲们报仇!”
最终,在滕西远的坚持下,莱东县大队的政委刘子正就破例收下了他,滕西远的传奇军旅生涯从此刻开始。
手刃日寇初获枪
第一次获枪是在抗战相持阶段的时候,滕西远面对面与日寇搏斗拿下的。
1940年夏天,日寇对莱芜地区的我军根据地进行了大扫荡,为了避敌锋芒,我军开始紧急转移,而滕西远所在的县大队就与一大股日军遭遇了。
双方人数相当,但武器装备却相差悬殊,日寇清一色的三八大盖,还有重机枪,而县大队并不是正规军,几人才分到一把枪,好多战士还用的大刀和梭镖。
就这样,一场不对称的战斗开始了,狭路相逢勇者胜。
我军占着地形的优势,面对日军的不间断冲锋,战士们拼命地朝着山下的日寇扔着石头,仅有的子弹也瞄准了再射向敌人,战斗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
滕西远见状灵机一动,想着要是把敌人的指挥官和旗手打掉,那敌人的战斗力肯定大幅下降。
因为之前有过手刃日寇的壮举,此时的滕西远虽然才15岁,还是分到了一把枪。
只见他朝着对方的旗手就开了一枪,子弹直接命中了日军旗手的脑袋,冲锋的日军也愣了一下,不过还是继续朝着我军阵地猛冲。
滕西远一连又打掉了几个日寇,只是,对方还是冲到了阵地上,而滕西远枪里也没了子弹。
刹那间,一个日寇拿着枪就来到了滕西远身前,直直地朝着他刺去,一下就戳中了滕西远的胳肢窝,鲜血直流。
面对凶猛的日寇,滕西远没有丝毫畏惧,他强忍着疼痛将刺刀拔了出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抹掉了日寇的脖子,完成了极限反杀。
随后,他又投入了白刃战,最终,我军取得了惨胜。
时任山东纵队第四支队司令员的廖荣标在战后的总结大会上专门表扬了滕西远,兴奋地说:“你这个小黑子打鬼子还真行嘞!”
说罢,还亲手奖励给他一把毛瑟手枪,对此,战士们没有一个不服,因为15岁的滕西远在这次战斗中消灭了六个日寇。
要知道1940年的日寇还是十分精锐的,0比6的战损比实在值得称道,在正面战场上,我军往往牺牲3人左右才能拼掉一个日寇。
经此一战,滕西远直接在鲁中抗日根据地出了名。
巧设空城,梅开二度
“你们已经被我们包围了,快快放下武器,缴枪不杀,解放军优待俘虏!”
能说出这句话的往往是多数包围少数的情况,可你能想象到吗?滕西远硬是用两个人包围了200人,这也是他第二次获枪的缘由。
那是在1947年解放战争的时候,粟裕找准时机准备用华野四个纵队的主力围歼国民党整编十一师,此时的滕西远正担任我军某部的炮兵连长。
这天傍晚,滕西远到了一处山坡查哨,突然发现一大队国民党士兵正朝着这边走来,然而,此时距离我军主力赶到这里埋伏还有半个小时的时间。
眼瞅着敌人有200多人,该怎么办呢?硬拼自然是以卵击石,可任由敌人通过又会错失良机,一旁的警戒战士也很着急。
就在这时,滕西远却异常地冷静,他对这名负责警戒的战士小声说了几句,战士就立刻跑到了另一侧山坡,而滕西远也在等待着敌人的过来。
不多时,敌人全部进入了山沟,滕西远见状立刻往下面扔了一颗手榴弹,然后大声地说出了前面的那句话,紧接着还朝天上放了一枪,山坡那头的战士也朝着天上放枪。
一支步枪、3颗手榴弹和之前获得的那把手枪,是滕西远此刻所有的装备,要是敌人不顾一切冲上来,滕西远将危在旦夕。
不过,敌人竟然全都停了下来,不进不退,原地等待。
原来,滕西远之所以敢这么做是经过仔细思考的,他认为天色已晚,敌人在看不清我军实力的情况下,是断然不会贸然出击的,而只要他们停了下来,就能为我军主力的抵达争取时间。
事情也果如滕西远所料,因为滕西远和警戒的战士二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导致国民党士兵也拿不准主意,想进攻害怕误入我军的 埋伏,想撤退又害怕我军追击,只好愣在原地,左右为难。
而就在敌人犹豫的时候,我军主力及时赶到了,一举消灭了敌人,滕西远凭借这次临危不乱的表现,荣获了一等功。
在战后的表彰大会上,粟裕还亲自接见了他,夸他是孤胆英雄,也正是在这次大会上,粟裕也奖励给了滕西远一把崭新的毛瑟手枪。
滕西远一下子就有了两支,别的战士都为他感到骄傲,毕竟此时的他也不过才22岁。
13岁参军,打了15年
当然,滕西远没有因此骄傲,他还是继续跟随部队四处作战,屡屡获得战功,新中国成立后,滕西远觉得自己终于能够解甲归田安心种地了,可美帝国主义还是不让他休息。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滕西远又跟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参与了支援朝鲜的战斗,此时的他虽然只有25岁,但已经是一位有着8年作战经验的老兵。
只是,朝鲜战场的困难还是远远超出了滕西远的想象。
不仅是双方的武器装备差距悬殊,更为要命的是,我军漫长的补给线导致很多资源无法及时送到前线,以致于不少战士倒在了大自然的威力之下。
曾有一段时间,滕西远也只能靠冻土豆维持体力,条件最难的时候,还要冒着零下几十度的风霜潜伏,不过,有句话叫人定胜天,滕西远抱着必胜的信念坚持了下来。
而在抗美援朝时期,滕西远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
1953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不顾谈判达成的初步规定,直接派兵进攻了位于三八线附近的马坪里地区,正面对抗肯定对我军不利,为了打击美国人的嚣张气焰,我军决定采取穿插迂回的方式,绕道联合国军身后,进行两面夹击。
滕西远就负责执行其中的一项穿插任务,他带着战士连夜朝着预定地点飞奔而去,结果就在路上遇到了一辆美军坦克,眼看这是必经之路,唯一的办法就是打掉它。
关键时刻,又是滕西远挺身而出,他直接抱起一个炸药包就冲了过去,当然,他没有鲁莽行动,而是提前观察到了在美军坦克边上有一个可以隐蔽的小沟。
滕西远趁着夜色跑到了里面,可他抬头一看也着实愣了一下,因为他猛然发现坦克上面的炮塔是可以观察到小沟的情形的。
命悬一线,滕西远没有半分犹疑,直接冲了出去,把炸药包挂在了坦克下面,然后迅速转身离去。
敌人也没想到我军竟然会在半夜穿插了过来,几秒钟后随着砰的一声,坦克被当场炸毁,滕西远带着战士们继续朝着目标地点狂奔,并且顺利完成了任务。
像这种危险,滕西远在战场上还经历了多次,每次他都是凭借莫大的勇气和智慧化险为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滕西远又在部队干了十年,将自己的作战经验倾囊相授,直到1963年才转业回到了地方工作。
晚年仍在发挥余热
事实上,乡亲们得知滕西远的光辉事迹也是在近几年他接受过采访之后才清楚的,一开始的时候,大家只知道他当过兵。
原来,滕西远心里明白与牺牲的战友相比,自己的一点功劳实在不足挂齿,如果要谈,也要首先把牺牲战友的事迹讲给人们。
所以,回到家乡话,滕西远从不和别人说起自己的经历,别人问就说一下战友的,只不过,他手里有两把枪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
村民们都很疑惑,一个普通老兵怎么会有两把好枪呢?当然,滕西远毕竟是军人,村民们都毫无保留地信任他,也都没过多地询问。
直到几年前,民警找上了门。
原来,在最严的《枪支管理办法》颁布后,各地警方都在严格管控枪支,得知滕西远家还有两把枪,民警这才赶了过来。
为了不让警方误会,滕西远这才一五一十地把自己这两把枪的来历讲了出来,民警听后泪目不已,他们没想到身边居然还有这样一位传奇的老英雄。
事实上,当地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滕西远老人的存在,因为他实在是太低调了,回乡以后,他一直默默无闻,国家让干什么他就用尽全力干什么,家里有困难,也从来不申请援助。
在滕西远看来,身为一名军人,身为一名共产党员,自己就必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完全不用在意那些虚的。
为了证明自己持枪的合法性,滕西远老人还从柜子里拿出了部队在1982年亲自颁发给他的持枪证,也就是说老人持枪是完全合理合法的,看到这份证件,民警这才没有把枪收回。
如今,老人已是98岁的高龄,但依然身体硬朗,闲暇之余,他还是会时常把枪拿出来擦拭一番,每每看到这两把枪,老人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弥漫的时代。
看到国家如今的繁荣昌盛,滕西远老人也由衷地高兴,他觉得自己和战友们的努力是值得的。
当然,有人会问,这两把枪放到老人手里难道不担心遗失或者被别人偷走吗?
对此,有关部门早已做了登记,完全不用担心,如今,这两把枪更像是一种符号,印证着滕西远老人的光辉岁月,而枪放在他手里,也更加让人们放心。
这是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