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岁老翁纳小妾,苏东坡写了一首诗调侃,没想到被后人嘲笑千年

品古观今 2025-02-05 11:56:11

苏轼一生浪荡不羁,从来不把“传统规矩”看在眼中,并经常做出豪放不羁的事情。

但在一次婚宴上,他竟然看见八十岁老头迎娶年轻小妾,这让他一时难以接受,就写诗吐槽了两句。

没想到这一吐槽,竟成为千古名作……

忘年之交

历史上的苏轼,比李白还要豪放。

年少成名的他,却为了和王安石吵架,不但丢了官职,还差点死在监牢中。

被一众好友解救出来后,他依旧我行我素。

如果按照他的话来说,贬黜我是皇上的事情,我做不了主;但每天的生活是我自己的事情,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他之所以这么狂放不羁,一方面可能和苏轼的家室和成长经历有关系。

他和李白一样,都出生在巴蜀之地。

因为这片地区被崇山峻岭包围着,这里的百姓远离战乱,再加上四川盆地的富饶土地,完全可以做到自给自足。

所以,这里的人们天生比较乐观。

另一方面,苏轼又出生在一个士大夫之家,祖上世代为官,父亲又是皇帝身边的重臣,深受重用。

所以,苏轼和其他历史文人不同,他自幼衣食无忧,根本不知“愁苦”为何物。

他刚刚被贬的时候,父亲在朝中有话语权,甚至连他弟弟苏辙顺利进入仕途。

同时,也因他少年成名,早早地便拜师北宋文学巨斗欧阳修。

在当时,欧阳修可谓是翰林院的老大,只要他一开口,万千学子都要出声应和。

再加上,北宋时期重文轻武,文人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那时候的皇帝也比较仁慈,即便文臣出言不逊,也不会像明清时期,动不动就要牵连九族,惹来杀身之祸。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苏轼养成了一个“直性子”,遇到不平之事就要“吐槽两句”。

有一次,一个老友突然给他送了一纸请帖。

为什么苏轼称其为“老”友呢?

因为此人名叫张先,比苏轼大五十多岁。

张先和欧阳修是同时代的人,非常有才华,同样是朝中大臣,但性格上却是个老顽童。

两人是通过欧阳修认识的,从此变成了忘年之交。

苏轼本以为是过寿的贴子,或者是赏花饮酒的帖子。

结果门童拿给他看时,只见那帖子竟然是大红色的,上面还写着一个大大的喜字……

老夫少妻

虽然苏轼有些不解,但他也没当回事,万一是人家儿子结婚也说不定。

于是他让下人包了一个大红包,应邀前往张府参加婚礼。

当时正值初春,只见张府满堂挂彩,就连开满雪白梨花的梨树,也被下人用红绸缎包起来。

来到张府后,苏轼见到一众朝堂同僚,几人畅聊天下趣事,时间过得很快。

只不过有一点非常奇怪,来这里半天了,一直没见到家主张先,这让他觉得自己这位老友有些失礼。

难不成今天结婚的人是他,忙得连招待客人的时间都没有?

终于等到晚上,外出娶亲的队伍才缓缓归来。

在众人的喝彩声,和敲锣打鼓声中,一对新人互相搀扶着,缓缓走入府门,并在众人的拥簇下进入大堂。

苏轼被挤在最外面,根本看不清这对新人的面庞。

等新娘跨过火盆,来到拜堂这一步时,苏轼这才挤进来。

古代成婚,讲究一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拜堂拜的是“父母高堂”。

结果苏轼发现,高堂上的两个座位空空如也。

接下来,他就看到本应该坐在“高堂”位置的张也,正顶着满头白发,穿着一身红袍,和新娘相视而立。

关键是对面的新娘刚满十八岁,面色红润,正值青春年少。

这让苏轼差点惊掉下巴,他没想到自己这位老友居然会这么做。

一般出现这种画面,那肯定会伴随着“强迫”的情节。

但苏轼却发现,这个少女新娘看向老翁张先的眼神,却满是爱慕,而他又私下询问一番。

两人竟然完全是两情相悦,没有半点强迫新娘嫁娶的行为。

而拜完天地后,新娘便回到婚房中,而张先穿着一身大红袍,与一众好友推杯换盏,好不意气风发。

酒过三巡,在众人的起哄下,张先长抚白须,当即作诗一首。

他将“八十”和“十八”运用得十分巧妙,并且还说两人只隔了一个“花甲”。

此诗一出,立马赢得满堂喝彩。

而苏轼也酒意上头,便站起来,说:“老友大婚之夜,小弟冒昧,也想作诗一首呀……”

梨花压海棠

苏轼此话一出,立马引起其他人的不满。

按照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人家秋雅结婚,你搁这儿又唱又跳地做什么?

反倒张先丝毫不在意,表示今天高兴,让苏轼随便说。

苏轼手持酒杯,前两句借用张先前作,但后两句画风陡然一变——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张先早已是满头白发,像那满树梨花;新娘则是一脸羞红,就像那含苞欲放的海棠花。

尤其是“压”字一出,虽然带着一丝戏谑色彩,但在这新婚之夜,微醺之际,恰到好处。

苏轼一诗吟完,立马引起众人的喝彩。

而张先也非常高兴,让众人继续畅饮,他先回婚房与新娘恩爱去了。

张先之所以不恼,是因为历史上的他就是一个“风流才子”。

他一生对“名利”并无太多的追求,反而常年流连于青楼花坊之间,和女子谈情说爱。

因此,他写下的大部分诗词,也都是为歌伎所作。

在他看来,爱情就应该让人无所顾忌。

同时期还有一个词人,也喜欢流连于青楼之中,那便是奉旨填词的柳永。

因此,后世经常将两人相提并论。

时间一久,苏轼也被他们这样的想法影响,在贬黜杭州的时候,遇到一名十五六岁的歌女王朝云。

他十分喜欢这个女孩子,便将其赎出青楼,留在身边。

而等她一到十八岁,便与其成婚,收为小妾。虽然王朝云是妾室,但苏轼一点都不轻视她。

两人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神仙眷侣,王朝云去世的时候,苏轼还为之痛哭不已。

两人用一生,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是跨越年龄的相爱。只是在后世,很多人一见到老夫少妻,便想到这首诗。

而苏轼这篇随手写下的“吐槽”之作,也让张先被骂了千年。

正因为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虽然现在看似“有悖人伦”的行为,但在那时候是见怪不怪的事情。

历史已经过去,没必要为了过去的事情生气。

所以,也没必要为了这首诗怒骂前人,最好还是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再做定夺。

0 阅读:15
品古观今

品古观今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