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派王曼霞打入国民党高层。谁知,她却嫁给蒋介石心腹陈尔晋! 八路军办事处的地下室里,周恩来看着眼前的年轻女党员——王曼霞。任务只有一句话:“去长沙,接近陈尔晋。” 没人知道,这个任务是周恩来反复斟酌后的决定。王曼霞1913年生于天津富商家庭,辅仁大学毕业还懂英法双语,1936年入党后就潜伏在国民党社交圈,这样的背景和能力,确实是最佳人选。 陈尔晋可不是普通军官,他是黄埔八期炮科高材生,还是蒋纬国的老师,台儿庄战役里带加强排守要道三昼夜,深得蒋介石信任,调任长沙高炮团长时还兼着反间工作。 周恩来早把陈尔晋的资料摸得透彻,知道他爱国却看不惯国民党腐败,这才定下“争取策反”的核心目标,甚至提前交代“必要时可建立恋爱关系”。 王曼霞拿着组织给的假身份——华侨富商遗孀,在长沙租了高级公寓,很快靠捐资抗日的名义混进政要圈。 她不描眉不施粉,穿蓝色旗袍出席晚宴,却在抗日募捐会上当众质问主办人:“士兵们连棉衣都没有,募捐的钱到底去哪了?” 这话刚好被站在一旁的陈尔晋听见,这个不迎合世俗的姑娘,一下闯进了他心里。 之后的接触里,王曼霞发现陈尔晋是真的想抗日,有次她被便衣盯梢,还是陈尔晋借口“巡逻”把她安全接走。 可越相处,王曼霞心里越纠结,她是带着任务来的,却真的爱上了这个正直的国民党军官。 1938年4月,她再也忍不住,用隐形药水写密电给组织,最后一句直白又忐忑:“我请求组织同意我嫁给他。” 48小时后延安回电,就四个字:“批准婚事,争取其立场”,周恩来的远见,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1938年5月的婚礼办得很热闹,国民党多位将领到场,陈尔晋穿黄埔军服,王曼霞穿蓝色旗袍,没人知道这场婚宴是延安的战略突破。 婚后王曼霞的掩护更方便了,她借着“军嫂”身份逛茶楼、打麻将,从高官太太嘴里套取兵力部署、物资流向。 情报藏在请柬夹层或香烟盒里,通过特定洗衣店传递,整个过程要在72小时内完成,半点差错都不能有。 陈尔晋是特务出身,职业本能让他察觉到不对劲,王曼霞凌晨回家鞋底沾的煤渣,根本不是医院该有的痕迹。 他试过用空信封夹纸条试探,也故意说过假消息,可王曼霞不解释不辩解,只是偶尔跟他聊国民党倒卖军粮的腐败乱象。 1939年春天,陈尔晋从军中朋友那得知,通缉名单上有王曼霞的另一个名字,他终于摊牌:“你是共产党吧?” 王曼霞平静地回应:“你可以告发我,也可以离婚,随你。” 她心里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可几天后,陈尔晋却向她索要《毛泽东选集》,王曼霞没直接给,让他自己去地下印刷点取——这是考验,也是信任。 同年7月,在桂林郊外印刷铺的地下室里,陈尔晋对着王曼霞和情报负责人说了句“我愿意”,秘密加入了共产党。 从此两人成了最亲密的战友,他记下班车皮数、炮弹口径,她负责传递,新四军最艰难时,他们卖掉上海的房产,用七十根金条换药品和枪支。 陈毅收到物资后专门来电,称王曼霞是“有功的后勤部长”,这份认可,是对他们潜伏工作的最大肯定。 1949年,陈尔晋已是国民党中将,奉命策反上海50万守军,可关键时刻党内出了叛徒,把计划卖给了军统毛森。 5月9日,王曼霞在法租界被捕,当时她已怀孕六个月,面对电椅、针刺指缝的酷刑,始终没泄露一个字。 陈尔晋为了不连累平民,主动放下武器被捕,审讯时右耳被打聋,却笑着对叛徒说:“我为理想而活,你们是苟活的罪人。” 1949年5月19日,距离上海解放只剩12天,两人被押往刑场,王曼霞换上结婚时的旗袍,陈尔晋整理好军装,最后相拥倒下。 他们留下七个孩子,被不同亲友抚养,直到八十年代才团聚,而毛泽东亲笔签发的“永垂不朽”烈士证书,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 很多人说他们的婚姻是“任务需要”,但我觉得不是,他们的爱情里有信仰的共鸣,牺牲里有家国的担当。 在隐蔽战线,这样的夫妻档用生命诠释了“生死与共”,没有他们的冒险,就没有更多胜利的可能。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