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管家里最小的孩子叫“老疙瘩”,雍正皇帝家的老疙瘩就是爱新觉罗·弘曕。从小备受宠爱的他是乾隆身边的红人,不光有双倍工资,还有他人享受不到的特权。
爱新觉罗·弘曕画像
可惜,骄横的弘曕,一步步给自己挖坑,最后英年早逝,在清朝历史上书写了一个小小的惊叹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他的故事。
【他是雍正最小的儿子】弘曕生于1733年,亲妈是谦妃刘氏,是雍正皇帝最小的儿子。雍正前三个儿子夭折,老四弘时过继给了八阿哥胤禩,所以家族中,最大的儿子就是1711年8月13日出生的弘历,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乾隆皇帝。
弘曕3岁时,父亲雍正去世,大哥弘历承担起了抚养小弟的职责。长兄如父,弘历当然对弘曕非常疼爱。
弘历当皇帝后,有一次在圆明园碰到了小弟。他招呼弘曕过来,想跟他说说话。没想,这小孩子害怕皇帝威严,一溜烟跑了。乾隆也不好怪罪他,只能把身边太监们臭骂一顿。
弘曕的教育团队也堪称是顶配,乾隆朝著名诗人沈德潜是他的老师。弘曕本人也比较争气,学习成绩不错,家里有不少藏书。
18岁那年,弘曕就被委以重任。2年后,乾隆派他管造办处,专管皇家御用物品的制造。
乾隆三年,著名的果亲王允礼去世,享年42岁。因为家里没有成年男子继承香火,乾隆就特意让弘曕过继,承袭果亲王的爵位。
允礼可是雍正的左膀右臂,在乾隆朝也是特许在一些场合不必下跪的主儿。皇帝早早就下旨,果亲王能享受双倍俸禄,基本年薪是两万两白银,弘曕早早就得了这么大个“便宜”。
不过,功名利禄来的太容易,也不是好事儿。恃宠而骄的弘曕,最终咽下了自己种的“恶果”。
【非常喜欢敛财的王爷】弘曕工资已经很高了。但这个人特别喜欢敛财,为了赚钱,甚至专门开煤窑,和民间百姓争利。
你说他挣钱是为了享受吗?还真不是,资料记录他居家崇尚节俭,赚来的银子白花花地堆在家里,跟小山一样。这哥们对待下属还特抠门。
如果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早生100年,那我估计他小说《欧也妮·葛朗台》的故事得换个主人公了。
弘曕少年得意,行事放纵,皇帝最一开始,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面子上还过得去。有一次,弘曕奉命送玉牒(皇室族谱)去盛京(沈阳)。他倒好,先去打猎过瘾,结束了再办差。
乾隆虽说不高兴,还是没发作,这让弘曕更加放肆,觉得自己的皇弟身份就是护身符,犯再大的错,也没人敢说。
乾隆二十八年,主持两淮盐政的官儿高恒被查。有人说他替京官卖人参牟利,这里边就有弘曕的事儿。原来,弘曕欠一个商人的钱,他就让王府的护卫,带着商人找高恒,把人参卖了,折成银子还债。
古代本来就是重农抑商,乾隆一听,这还了得,堂堂一个王爷干这种勾当成何体统?赶紧让手下人继续查弘曕。
接下来,大家的奏报又一次让乾隆大跌眼镜。弘曕到处托人买蟒袍、朝服、刺绣、古玩,但是只给人家很少的钱。他向军机大臣阿里衮举荐自己的门人当官,被坚决拒绝。
乾隆听完了报告,大为光火,指责弘曕毫无顾忌干预朝政,不能助长这种歪风邪气。
乾隆对小弟一忍再忍,怒气值到临界点后,他打算给弘曕算算总账。
【三件事激化哥俩矛盾】乾隆还没“动手”前,发生了三件事儿,激化了这哥俩矛盾。
第一个事儿是弘曕生母谦妃过生日时,乾隆态度冷淡,没有按惯例给赏赐,也没加封。弘曕心里过不去,出言讽刺。乾隆冷冷说到,你那么富裕,不给亲妈钱就罢了,还跑过去跟人家要钱,这是当儿子的该干的事儿吗?
一句话闹了弘曕个大脸红。
第二个事儿是乾隆二十八年的火灾。那年五月,乾隆和皇后、太后一块看龙舟,然后在九州清晏殿举行家宴。没想到,皇帝休息时发生火灾,大家吓坏了。最后五阿哥永琪挺身而出,背着老爹跑出了火场。
其实弘曕的家离圆明园最近,但是来的最晚。弘曕去了也没表现出对皇帝的关心,反而打闹嬉笑,一点也不严肃。
那时候的弘曕已经三十岁出头儿了,公共场合表现的这么不成熟,乾隆又一次皱了眉头。
第三件就是“下跪门”事件。
弘曕和哥哥弘昼一块给皇太后请安,在老人家身边跪坐。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弘曕跪坐的地儿,恰好是乾隆平时跪坐的地儿。
乾隆本来就是个孝顺孩子,知道后,言辞激烈地指责老弟“仪节僭妄”。
以这件事儿为导火索,乾隆压抑已久的情绪爆发了。
【因气得病最后一命呜呼】乾隆二十八年九月,皇帝下令罚弘曕白银一万两,内务府广储司销毁亲王金印一枚。弘曕爵位由亲王降为贝勒,剥夺一切官职。
倒霉的弘昼也跟着“躺枪”,被罚了三年工资。
爱新觉罗·弘昼画像
贝勒只是第三等爵位,每年基本工资是2500两白银,弘曕收入缩水严重。一万两白银或许只是他家产的九牛一毛,但是对这样一个守财奴来说,不亚于是剜他的肉。
这种处罚,让弘曕栽了个大跟头。他越想越气,在家里一病不起。
小弟病危时,乾隆亲自来府上探望。或许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弘曕终于意识到自己的罪过,在皇帝面前跪地请罪。
乾隆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我只是稍加处分,改变你脾气,想不到你得了这么重的病。乾隆三十年三月初八,33岁的弘曕撒手人寰。
在死前,皇帝为了安慰他,恢复了他的郡王爵位。比较讽刺的是,弘曕死后定谥为“恭”,其实这个王爷生前一点也不老实,也不恭敬。
老话说“慈父败儿”,过去有一部《包氏父子》的电影,讲述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乾隆对小弟是亦兄亦父的关系,他的溺爱让弟弟一步步陷入深渊,过早因病去世。如果早年能有正确的教育观引导,也许聪明的弘曕能做很多贡献,在《清史稿》里也许能书写更辉煌的故事吧!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丨北郭骚
视觉丨RR
出品丨洞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