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民日报了!浙江一男子开车过收费站,给完钱收费员却不让他走!并且直接追出去,拦在车前面,原来,细心的收费员听到车子有异响,司机却没当回事,说是正常的!但收费员还是不放心,看到车子即将驶离,她继续看了一眼,发现轮胎瘪了,所以才朝司机大喊:你轮胎瘪了,等一下,轮胎瘪了,你不能上高速。 在高速公路的车流里,藏着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隐形杀手”,轮胎慢撒气。 浙江某高速收费站的一场“追车”,就从这个“杀手”手中抢回了一个家庭。 这场暖心事件的起点,本是收费窗口一次再寻常不过的交互。 当班收费员重复着“接卡、收费、抬杆”的流程,直到一辆黑色轿车驶来时,一阵闷闷的金属磕碰声让她停住了手中的动作。 师傅,您车子好像有异响,要不要看看?她抬头提醒,得到的却是“车就这样,赶时间”的回应。 栏杆升起,车辆缓缓驶离,按照高速收费员的绩效考评细则,此时她已完成“单车操作”的核心指标,无需再投入额外精力。 但那份莫名的不安,让她做出了偏离“考核标准”的选择,她猛地推开岗亭窗户,上半身探出去的瞬间,心脏骤然收紧。 只见轿车右后胎已瘪成饼状,胎面紧贴地面,轮毂边缘几乎要蹭到柏油路,车身明显向一侧倾斜。 师傅快停!不能上高速!没有丝毫犹豫,她冲出岗亭,朝着即将驶入高速主线的车辆快步追去,呼喊声在车流中格外清晰。 司机停车检查的那一刻,额头瞬间冒出冷汗,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开了一路毫无察觉的车辆,竟藏着致命隐患。 收费员连忙指引他将车停到安全区域,反复叮嘱,高速上时速随便就到100多,这胎一爆可不是闹着玩的,换好备胎再走。 后来司机换胎返程时,特意绕回收费站道谢,那句“太谢谢你了,不然今天真不知道要出什么事”,道尽了劫后余生的庆幸。 很多人疑惑,司机为何毫无察觉?这正是慢撒气最可怕的地方。 2025年《橡胶工业》的实验显示,轮胎隐性损伤在平稳行驶时难以察觉,可一旦进入高速加速、变道场景,爆胎概率接近100%。 更让人揪心的是,2023年全国高速数据显示,应急停车导致的二次事故概率是正常路段的3.4倍,而超过六成的三四线地区高速,故障救援到场时间超过60分钟。 那位收费员的追跑,不仅避免了一次直接爆胎事故,更绕过了高速应急救援的短板陷阱。 事件被人民日报转发后,网友的热议道出了大众的心声:“平凡岗位的善意最温暖”“这声提醒藏着满满的安全感”。 事实上,高速收费员的工作日常,被“业务差错率”“投诉发生率”等硬指标包裹。 可总有一些人愿意跳出考核框架,用“多问一句、多看一眼、多跑一步”的善意,为他人的安全兜底。 他们就像高速运转社会里的“安全阀”,平时不显山露水,关键时刻却能阻止危险蔓延。 新版《轿车轮胎》强制性标准早已明确,轮胎安全不仅看磨损更要看老化,可很多司机仍抱着侥幸心理,忽视出车前的车况检查。 而那些坚守在收费窗口的工作人员,用超越职责的敏锐与担当,弥补了这份疏忽。 他们或许不懂复杂的轮胎检测技术,却凭着最朴素的责任心,在车流中捕捉到危险的信号;他们或许没想过要成为“英雄”,却用一次本能的呼喊,改写了一个家庭的命运。 当那辆黑色轿车重新安全驶入高速,收费站的车流依旧不息,那位追车的收费员回到岗位,继续重复着熟悉的流程。 只是在她心中,收费杆抬起的不仅是通行许可,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安全从不是孤立的个体行为,它藏在收费员探身的瞬间里,藏在司机出车前的检查里,更藏在每个普通人“多管闲事”的善意里。 每一个平凡岗位,都能成为守护安全的“安全阀”。当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跳出“完成任务”的局限,用一点点额外的善意与责任温暖他人,我们的出行之路,必将更加平安顺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