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4年,隋文帝杨坚病重,宣华夫人陈氏日夜照顾。一天,陈氏身心俱疲,想出去更衣休息,路上差点和太子杨广撞个满怀。陈氏见杨广微醺,行礼后便想离开,哪知杨广竟一把搂住她,朝一旁的宫室走去。 说起隋朝那点事儿,总绕不开杨坚和杨广这对父子间的权力纠葛,尤其是仁寿四年那场宫变,牵扯到宣华夫人陈氏的遭遇,简直是历史书里一笔带过的敏感话题。陈氏本是南陈的公主,出生在太建元年,大概577年左右,她爹是陈宣帝陈顼,母亲叫施姬,同父异母的兄弟有临贺王陈叔敖和沅陵王陈叔兴。从小在建康宫里长大,日子过得衣食无忧,学点诗书礼仪啥的,封了个宁远公主的头衔。陈宣帝在位时,陈朝还算中规中矩,可到陈叔宝接班,太建十四年之后,朝政就乱套了,奢靡无度,隋军一南下,开皇九年,也就是589年,贺若弼和韩擒虎带兵直捣建康,陈朝就这么灭了。陈氏那时才十一二岁,跟其他皇室女子一起被俘,北上长安,男丁们要么流放边疆要么就地处决,她们这些女性就进了隋宫的掖庭,当起宫女来。 进宫后,陈氏的日子可没那么好过。隋文帝杨坚和独孤皇后那会儿,后宫管得死死的,独孤皇后嫉妒心重,推行一夫一妻的理念,杨坚平时也不敢乱来,妃嫔们多是摆设。陈氏起初就是个普通婢女,干些洒扫缝补的活儿,领点粗粮布帛,地位低到尘埃里。开皇十年左右,杨坚巡视掖庭时注意到她,姿色出众举止得体,就选她入宫,先封了个三品嫔,赐居偏殿,日常侍奉奉茶递帕陪闲谈。独孤皇后在世,陈氏更小心翼翼,每逢皇后寿宴就亲手绣丝帕去送,跪地呈上后悄然退下,从不越雷池半步。她还常陪皇后赏花诵经,递茶盏时轻手轻脚,换来点喘息空间。 仁寿二年,602年,独孤皇后病逝,杨坚一下子松绑了,晚年就开始纵情后宫。陈氏和另一个蔡氏成了宠妃,杨坚迷得不行,夜夜笙歌,把前半辈子的压抑全发泄出来。可杨坚那时已过花甲,身体扛不住,很快就病倒了。陈氏的封号也升到宣华夫人,赐金钗玉佩啥的,表面风光,实际还得小心翼翼。她深知这份宠爱有政治味儿,杨坚想借她拉拢江南士族,安抚南陈旧臣,所以她从不干政,只管在杨坚耳边说点江南风物,帮着稳固大局。 杨广这时候就盯上她了。杨广是杨坚次子,早年封晋王,野心不小。为了争太子位,他装得贤孝节俭,住简陋王府穿粗布衣,对父母毕恭毕敬。开皇二十年,600年,他靠独孤皇后帮忙,废了大哥杨勇的太子位,自己上位。 杨勇那人直率,生活奢华,还冷落太子妃元氏,独孤皇后看不惯,杨广就抓住机会,拉拢杨素宇文述这些重臣,送礼疏通关节。陈氏在这过程中也帮了忙,杨广派心腹送江南丝绸西域玉器啥的,她收下后偶尔在杨坚面前提提杨广在扬州总管的政绩,杨坚点头时她就退后,继续磨墨。杨广明白陈氏在杨坚身边能说上话,就加紧拉拢,礼物越送越频繁,甚至挑些寓意缠绵的金饰。 到仁寿四年,604年,杨坚病重,移居仁寿宫休养,命杨广监国处理朝政,陈氏和蔡氏留在宫里侍疾。杨坚卧床不起,气息浅,杨广表面孝顺,实际开始接手实权。陈氏日夜照顾,端药喂汤,眼睛熬得通红。有一天,她身心疲惫,想出去换件衣服歇口气,走廊上差点跟杨广撞上。杨广当时微带酒意,行礼后她想走开,杨广却直接上手搂住她,往旁边空宫室拖。陈氏拼命挣脱,衣服都撕了,跑回杨坚寝殿,哭着说太子无礼,把事儿全抖落出来。《隋书·后妃传》里记着,杨坚听后气得发抖,拍床骂独孤皇后误他,觉得养出这么个畜生怎么能托付大事。他前两天还看到杨广和杨素的密信,本就不满,这下彻底失望,当即召吏部尚书柳述和黄门侍郎元岩进宫,命他们草诏废杨广太子,复立杨勇。 诏书刚写好,柳述元岩还没出殿,就被杨素的兵围住了。杨广早有耳目,听说杨坚突然召这俩人,就猜到陈氏告密了。他火速跟杨素商量,杨素截住诏书,杨广派兵包围仁寿宫,把杨坚身边旧人全清空,只留心腹张衡进去“侍疾”。 陈氏想赶张衡,被宫女架出去,杨坚指着张衡想骂却说不出话,很快就气绝了,死于七月十三日,终年64岁。这事儿叫仁寿宫变,正史《资治通鉴》记述,杨坚是病逝,但野史和后世争议不断,有人说张衡奉杨广命弑父,用被子闷死或下毒,反正死因成谜。杨广控制宫内外后,下午就派内侍送小金盒给陈氏,里面不是毒酒白绫,而是几枚同心结,当年定情信物。内侍催她开箱,宫女跪求,她只能收下,算是被迫臣服。 杨广即位后,把陈氏纳入后宫,纳为禁脔。这在当时叫“烝”,父亲死后儿子娶庶母,春秋战国常见,但隋朝已不兴这套,伦理上说不过去,民间议论纷纷。杨广不顾,宠她一阵子,大业元年,605年,陈氏受不了,求出家去仙都宫,杨广准了,让她修行清净。陈氏以为能喘口气,可大业二年,606年,杨广又想起来,把她召回宫。 萧皇后妒火中烧,一度送走她,但杨广还是接回去。陈氏身心俱疲,折腾没多久就病了,大业三年秋天去世,年仅29岁。杨广伤感,写《伤神赋》悼念,葬礼办得隆重,棺椁金漆,仪仗绵延,可这哀荣掩不住她一生的悲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