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楮流芳丨「玉楮」原指玉做的叶子,是对纸的美称

艺术推荐官 2023-06-13 11:11:27

展厅现场(来源:澎湃新闻)古籍是中华民族历史记忆和思想智慧的重要载体,既具有物质属性,也具有精神属性。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脉在古籍中得以传承和延续。宋元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也是中国古籍发展史上的黄金阶段。这一时期,造纸术进入成熟阶段,制墨术步入转型发展期,印刷术更是臻于至善。该时期的古籍,主要以纸张为载体,有卷子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等装帧形式,采用手书传抄、雕版刷印和刻石拓印等制作方式。无论字体、版面、装帧,宋元古籍都体现出了艺术之美,因而也成为历代藏家的箧中珍宝。

·

两件珍罕北宋写本

《妙法莲华经》

·

海上鉴藏巨擘吴湖帆镇宅之宝之一

宋刊孤本

《梅花喜神谱》

·

现存最早的李白诗歌注本

《分类补注李太白诗》

·

宋代最重要杜甫诗注本之一

宋刻孤本

《杜工部草堂诗笺》

·

现存最早王安石文集

海内孤本

《王文公文集》

·

中国法帖之冠、丛帖始祖

最善本与修内司本齐出

《淳化阁帖》

作为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首批上海市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上海博物馆一直高度重视古代典籍的整理、研究、保护和展示工作。上博收藏有宋元古籍数十部,这些古籍多为至精至美的稀见善本,甚至孤本,兼具版本文献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

点击上方图片一键购书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馆藏宋元古籍精粹上海博物馆 编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3年5月定价:280.00元

上海书画出版社即将出版的《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馆藏宋元古籍精粹》为此次展览的配套图录,全书分为“翰墨斑斓”“古椠生辉”与“宝拓传真”三大部分,收录宋元古籍66件,其中不少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与《上海市珍贵古籍名录》。每件珍品前均有上海博物馆专家撰写的鉴赏文字,详细介绍古籍的版本、形制、时代、内容、鉴藏情况以及珍贵性。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先生为本书撰写前言,图版前有上海博物馆陈才先生撰写的《上海博物馆藏宋元古籍综论》与柳向春先生撰写的《南宋龙舒郡本〈王文公文集〉探研》两篇研究文章。

1.

翰墨斑斓

在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前,典籍主要采用手写传抄的方式来进行流通。即便是印刷术发明之后,手写传抄之本也一直存在于知识流通领域。受制作方式的限制,写本存世量远不如刻本,故显得更加珍贵。相较于印本,有一些写本的底本来源更为可靠,文本内容更为丰富,因而更加具备文献价值。可以说,写本一直是古籍中一类特殊而有益的存在。

本书收录有手写传抄本7件。

妙法莲华经(后秦)鸠摩罗什译北宋开宝六年(973) 杜遇写本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汉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最为通行。自唐代起,多流传七卷本。

此经全本七卷二十一品,原为经折装,现以所残存三幅改裱为手卷。卷幅高27.2厘米、宽231.0厘米。磁青纸,色深蓝。卷心高23.8厘米,天头1.4厘米,地脚1.8厘米。字楷体,黑色金银,卷首题“妙法莲华经卷第一”。末有杜遇题记,卷后另纸存佛弟子高卧山题跋。本卷为传世品。卷前佛画,一则《释迦说法图》、一则《伎乐天图》。

2.

古椠生辉

雕版印刷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至迟在晚唐时期已经成熟。到宋代,雕版印刷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典籍制作方式。宋、辽、金、西夏等政权都十分重视佛经,共雕刻内典余次,版约百万块。至于外典,以浙、蜀、闽及平水等地为刻书中心,刊刻虽多,但今存于世者已稀如星凤。元承宋制,官、私、坊刻三大系统雕刻了大量的经、史、子、集四部典籍,其中不乏精椠佳刻。

本书收录的雕版印刷古籍34件,其中宋刻本14部,金刻本1部,元刻本19部。

梅花喜神谱二卷(宋)宋伯仁辑南宋景定二年(1261)金华双桂堂刻本

《梅花喜神谱》,二册。书高30.4厘米、宽18.2厘米,版高15.0厘米、宽10.4厘米。白口,双顺黑魚尾。上魚尾下镌卷数,下魚尾下镌页码。左右双边。序末有牌记:“婺州金华赵府双桂堂。”

《梅花喜神谱》按梅花生长的八个阶段,刊刻不同姿态的梅花图一百幅,每幅图配题名和五言诗一首。此本有黄丕烈、钱大昕等诸多名家题跋。吴湖帆重裱,改为经折装,请时人赋诗填词并绘梅花图五幅。孤本。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00733)、第一批《上海市珍贵古籍名录》。

庐陵欧阳先生文集六十四卷(宋)欧阳修撰宋刻本 存二卷《庐陵欧阳先生文集六十四卷》,一册。所存卷数为卷五十七至五十八,且卷五十七缺卷端叶。书高24.5厘米,宽16.3厘米,版高21.0厘米、宽14.4厘米。每半叶十四行,行二十六字。细黑口,左右双边,双黑魚尾。馆藏《庐陵欧阳先生文集》所存二卷内容为《集古录跋尾》。《集古录跋尾》乃欧阳修为其搜集的周秦至五代铜器銘文及碑版拓本所作题记,随得随跋,计四百余篇。该书以拓本時代为序,并于每条下存原卷次第,是现存最早研究金石铭刻的专著。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03124)、第一批《上海市珍贵古籍名录》。

淮海居士长短句三卷(宋)秦观撰南宋乾道刻本(卷中、下配朱之赤抄本)

《淮海居士长短句三卷》,书高25.4厘米、宽16.0厘米,版高20.0厘米、宽16.0厘米。半叶一行,行二十一字。白口,四周单边,单鱼尾,版心偶有刻工姓名。有黄丕烈、蒋因培、沈树镛、朱孝臧、吴梅、邓邦述跋,冒广生题诗,孙雪鸿题记,吴湖帆配图。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03192)、第一批《上海市珍贵古籍名录》。

微店+,,,

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馆藏宋元古籍精粹

小程序

点击上方小程序一键购书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馆藏宋元古籍精粹上海博物馆 编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3年5月定价:280.00元

3.

宝拓传真

与雕版刷印典籍一样,将碑石或木版上的文字拓印在纸张上,亦可将典籍、文字化身千百,广为传播。以纸张拓印碑版之事,大概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其时已有熹平石经和正始石经的拓本。传世唐拓本,以敦煌遗书中流入异邦的四种最为可信。宋拓本纸墨灿然、拓工精良,因而存世数量相对可观。至于元拓本,因元代国祚较短,往往难以遽定,而多与宋拓混称。就宋元拓本而言,世人于碑重唐,于帖重宋。

本书收录宋拓本25件。

梁萧敷及敬太妃墓志(梁)徐勉撰南朝梁普通元年(520)刻石  宋拓本《萧敷墓志》全称《故侍中司空永阳昭王墓志銘》,《敬太妃墓志》全称《故永阳敬太妃墓志銘》,二志合葬于南朝梁普通元年(520)。此剪裱拓本高40.5厘米、宽28.7厘米,帖芯高21.8厘米、宽13.1厘米。《萧敷墓志》六开,每页七行,行十三字。《敬太妃墓志》四开半,每页七行,行十三字。正书。有沈兆霖、程恩泽题签。《萧敷墓志》另有李佐贤、徐松、吴湖帆、潘静淑题跋。《敬太妃墓志》另有何绍基、程恩泽、匡源、李文田、罗振玉题跋。此册为传世孤本,经清道光、咸丰年间刘子敬递藏。后归清末吴门收藏家潘曾绶、潘祖荫父子,再传至吴湖帆,为吴氏文物四宝之一。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00517)、第一批《上海市珍贵古籍名录》。

郎官石柱记(唐)陈九言撰 (唐)张旭书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刻石  宋拓本孙伯渊捐赠

《郎官石柱记》,拓本高27.7厘米、宽18.6厘米,帖芯高20.0厘米、宽11.8厘米。唐开元二十九年(741)立碑于陕西西安,原石久佚,宋時已有刻本。此传世孤本为剪裱本,计七开。张旭以其“逸行湍飞,奇势万态”的狂草书为世所重,被誉为“草圣”,而《郎官石柱记》是張旭唯一楷书传世真迹,历来书家对其评价甚高。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00582)、第一批《上海市珍贵古籍名录》。

更多内页欣赏

王文公文集一百卷目录二卷

文正公尺牍三卷

九成宫醴泉铭(戚叔玉捐赠)

李思训碑

淳化阁帖十卷

淳化阁帖十卷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