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回看中国最近这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我们走的太快了。
在一百多年前,我们还是那个人见人欺的落后国家,现在我们则是世界排名前列的国家。
就连第一的美国,有时候都不得不让我们三分。
能够有这样的发展变化,自然离不开我国各界人才的努力。
咱们更是出了毛主席这样伟大的领袖,可以说这百年的中国人物史就是一部英雄史。
当然除了这些政治军事大家,科研专家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曾经英国就分析了中国快速崛起的原因。经过他们分析,最终发现中国的快速崛起离不开三位“国宝”的贡献。
你知道英国媒体挑选了哪三位“国宝级”大家吗?
一、“铸剑者”钱学森对于钱学森老先生的大名,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就在世界历史上钱学森先生也是风云人物。
仅咱们中国就钱学森先生的事迹都拍了好几部电影。
这些电影中,钱学森关于原子弹的发言可谓是一针见血:“手中有剑不用和手里没剑是两回事。”
而钱学森先生在世界上知名除了其自身的科研成果之外,还要归结于美国金部长的那句名言:“钱学森无论在哪个地方都值五个师。”
当年钱学森先生准备回国的时候,美国人可是百般阻拦。只不过后来的事实说明,这个金部长还是小看了钱学森。
钱学森为中国做出的贡献,可不是简单的五个师就能衡量的。
可以说,中国近现代的核工业和航天工业都是在钱老的一手指导下完成的。
在1928年,年仅17岁的钱学森就来到了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
要知道这麻省理工学院可是压过北大清华一头的,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都在麻省理工。
在这里,钱学森被冯卡门所看中,收为徒弟。
当时的冯卡门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牛的科学家,能被这种人亲自教导,足以说明钱学森先生的能力。
而美国当年的这些核心工程都是由冯卡门带领团队完成的,这其中钱学森先生也是参与了很多部分的研究,知道很多核心的数据。
这也是后来美国不愿意钱学森先生回国的原因之一。
等到1949年新中国,钱学森先生第一时间就下定决心回国。
但美国人可是不愿意轻易放这位专家回国,要知道当时中国可是在朝鲜半岛刚刚打败美国。
要是中国有了高科技的加持,那美国还怎么玩?
于是美国人先是用高官厚禄和科研条件诱惑,然后是各种监视、恐吓、威胁等下三滥的手段来威胁钱老。
但这都不能磨灭其回国的决心。
回国后的钱学森,受到了众多高层领导的接见,就连毛主席都邀请他参加自己的生日宴。
钱学森先生也不是那种只说不干的人,他快速适应了中国当时的艰苦环境,并投入到了相关的工作之中。
要知道科研最需要的就是人才,而那个时候中国的文盲率高的惊人,专业人才同样少的可怜。
钱学森先生就亲自站上讲台,将自己的理论和知识掰碎了讲给大家听。
也是在钱学森先生的指导下,中国有了第一批航天和工业人才。
有了人才之后,相关的科研项目也该上马了。
于是两弹一星的计划出现在了国家领导人的桌子上,面对核武器这种大杀器,咱们也是开足了马力进行研究。
从上到下一条心,哪怕是当掉裤子,也要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
在钱学森先生带领下,中国人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成功实现了弹道导弹的自主研发。
然而,钱学森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深知,科技是无时无刻不在进步的。
中国要想不落后于人,就只能不断去创新研究。
钱学森先生更是亲自上阵提出了“钱学森弹道”等知名的科研理论,为中国的航天发展指明了道路。
也是在钱学森先生的大力推动下,中国开启了载人航天,实现了咱们几千年的飞天梦。
除了自身的科研和国防科研工业之外,钱老还奠定了中国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要知道知识可是无价的,这些知识在美国也是核心机密。而钱学森先生对这些却是倾囊相授。
不仅如此,他还号召更多的海外人才回国。
可以说,中国现在的航天专家们基本上都是钱老的学生或者徒子徒孙。
而接下来要出场的第二个人物,也是听过钱老的课程的。
二、“隐世者”于敏当咱们辛辛苦苦研制出原子弹之后,还没怎么高兴,美苏之间的氢弹竞争已经开始了。
面对这种国之重器之间的竞争,咱们自然也不能放弃。于是一大批人隐姓埋名开始了氢弹的研究工作。
而于敏就是这万千科研人员中的一个。
不同于其他科研人员有过留洋美国的经历,于敏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学子。
他的整个生涯都是在中国,在北京大学物理系的时候于敏就和核武器结下了缘分。
在1951年,于敏接到了上级的命令。命令上询问他愿不愿意隐姓埋名开始新的生活。
面对组织的询问,于敏没有任何犹豫的答应下来。于敏也知道自己的任务很重,在原子弹的研究上下了苦功夫。
当时,原子弹咱们好歹有苏联曾经的帮助,有一定的经验;而氢弹则是完全陌生的事物。
在这种情况下,于敏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原子弹的辉煌道路,转入了陌生的氢弹领域。
他说:“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方向。”自此于敏便开始了与世隔绝的人生。
氢弹的研制是一项极其复杂和艰难的任务,当时的中国在核技术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更别提氢弹这样的高端武器了。
于敏和他的团队需要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的走。
于敏带领团队不分白天黑夜的工作,查找各种文献资料,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最后他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方法,让中国有了自己的氢弹设计。
在1967年,中国的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而这离原子弹爆炸也才过去没几年。
可以说,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就是一个核大国,其他国家的核大棒对我们来说就无关紧要了。
氢弹虽然研制成功了,但于敏的工作并没有结束。
如何缩小氢弹的体积,如何增大氢弹的威力,如何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这些都是于敏需要考虑的问题。
要知道,没有人,只靠他自己是不可能完成如此多的工作的。
于是他积极培养和引进了一批批优秀的科技人才,为中国的国防安全做出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而于敏的故事也是近几年才得到大家的关注,在此前的几十年中,他一直是那个幕后英雄。
也正是有这些人的默默付出,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拓荒者”袁隆平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人才,而人离不开粮食。再坚强的人饿上好几天,也会没有精力去工作。
所以,粮食安全始终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基础安全。
而袁隆平先生就用自己的双手建设了中国粮食的护城河,无愧“杂交水稻之父”的美名。
旧社会的中国吃不饱饭是很正常的事情,步入新中国后,大家的生活也是得到了大幅的改善。
然而上个世纪60年代的大规模自然灾害,让中国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
那个时候很多地方甚至出现了饿死人的惨状。
袁隆平先生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者,在那个时候就决定要让所有人都能吃上饭,吃饱饭。
而这就需要高产量的种苗了。只有提高粮食产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
而大米作为中国人的主食,就成了袁隆平先生的攻关对象。
他毅然决然地投身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之中,但这条路却充满了坎坷。
那个时候杂交水稻技术被外国人评判为不可能的技术。
原因嘛很简单,他们自己做不到,因此他们就觉得中国人也不行。
很多外国媒体更是嘲笑袁隆平“痴心妄想”。
但袁隆平没有因为这些嘲讽就放弃自己的研究,他用了几十年时间,先后培育出多个杂交水稻品种。
用自己的技术彻底征服了国外那帮所谓的专家,更是用杂交水稻让中国人都吃饱饭。
结语中国的崛起离不开钱学森、于敏、袁隆平这些杰出科学家的贡献,但他们不是全部。
还有更多的幕后英雄不为人所知。
这些只是我们所熟知的一部分,但英国媒体能选出他们三位也是有一定的道理。
他们为中国打造了利剑,创建了安全的环境,带来了无数的粮食,让中国人没有后顾之忧的前进。
在未来,我们将学习他们的精神,为中国的崛起继续奋斗。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资料:
何止电影 2024-09-22 为啥中国能快速崛起?英媒分析:离不开这三位“推动者”的贡献
科普熊 2024-09-17 为啥中国能快速崛起?英媒分析:离不开这三位“推动者”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