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爸妈指南(文章原创,欢迎转发分享)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们现在很多家长已经摒弃了老一辈家庭的“棒棒教育”方式,开始接受给孩子无条件的爱这种教育理念。
但是无条件的爱,有的时候很难权衡,就会变成溺爱。
看到一个视频,有一个6岁的小男孩,经常对他的妈妈拳打脚踢,污言秽语。
而他的妈妈在这个过程中,却一直没有表现出生气或者严肃的样子,脸上一直带着微笑。
妈妈说话,管孩子,孩子完全不去听,对妈妈丝毫没有尊重。
问到妈妈,妈妈说平时从来没有拒绝过孩子的任何要求,只要孩子要的,他能给的都会给。
时间日积月累,孩子开始无节制,慢慢的学会用暴力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就是典型的对孩子的溺爱。
这样的家长认为给孩子自由,就是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可是如果没有规则,孩子的自由是很危险的。
要如何来权衡自由和规则呢?第一,家长有规则意识。
大多数家庭孩子变得娇纵,出现问题,都是离不开家长的引导和教育的。
大多数情况也是家长自身就没有规则意识。
所以要教育孩子守规则,那家长首先自己就要做出改变,自己先要明白规则是什么。
最重要的就是安全规则,不做触犯自己安全和别人的安全的事情。这是底线。
然后要做到不影响他人,不违背道德和法律。
第二,给孩子制定规则,并遵守。
要习惯于在事前给孩子制定规则,让孩子知道他怎么样做,就会违反规则。
就拿上文的小孩来说,他要保护自己,同时不能打骂别人。
然后制定了规则之后,要遵照执行。在孩子违反规则的时候,家长一定要严肃坚定,不能犹豫不定,或者心软放水。
这个时候可以给他一些惩罚。可以使用“淘气椅”“冷静区”这一类的让孩子自我冷静反思的方法。
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冷静下来,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第三,用真诚的爱,去暖孩子的心
有些家长觉得自己确实是对孩子很爱,但是爱的方法却是不正确。
孩子有的时候反而不能体会家长对自己的爱,如何才能让孩子体会爱?
就是要跟孩子有高质量的陪伴。高质量的陪伴,才能让家长走进孩子的心里。
不然家长的付出再多,孩子都不会领情。
家长在跟孩子陪伴的时候,要有一段专注的时间,做孩子喜欢做的事情,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对孩子表达你对他的爱。
孩子就会能感悟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无条件的爱是给孩子自由,而这个自由是精神上的自由,而并不是毫无规则的自由。
这也是界定无条件的爱和溺爱的一个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