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视剧《小欢喜》正在热播,我虽然没有时间追剧,却也抽空看了一集,随手打开的是第34集,尽管没有看前面的剧集,但这一集的许多情节还是不止一次地让我落泪了。
其中,刘静和老公季胜利得知检查结果后,在医院的一段对话,就有许多泪点。
人活着,永远都不可能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到,正如刘静流着泪对老季说:“从来没想过我会得癌症!癌症是不治之症,要是治不好,杨杨怎么办……”这句话最是让人揪心。
其实,父母对于孩子来说,除去生离死别,本质上讲,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总有一天,孩子要离开我们独自生存。
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的最宝贵的财富,永远不是万贯家财,如果孩子不济,再多的物质财富也终会散尽,唯有独自生存能力,才是长在孩子身上、任何人都抢不走、只属于孩子的财富。
所以,培养孩子的独立生存能力和自理能力,也许是为人父母的我们,能够送给孩子的最昂贵的礼物。
写到这里,不由想起大表哥家的女儿倩倩,倩倩15岁的时候要读高中了,父母给她选择的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在这之前,她从来没有离开过家,没有离开过父母的呵护。
所以,她还是像个小孩子一样,没有任何的自理能力,不会整理床铺,不会洗衣服,不会摆放自己的东西。看着同宿舍的女孩子一个个都游刃有余,她沮丧、挫败极了,一个人躲在被子里偷偷地抹眼泪。
她的心智看上去也很不成熟,总是小心翼翼地表现出什么都不懂的样子,渴望得到他人的帮助,仿佛没有别人的帮忙,她就寸步难行。
她已经算是个大孩子了,到了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年纪,可是却对学校的生活无所适从,这是她的错吗?
这不能怪倩倩,是父母的问题,从小到大父母一直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帮她安排好一切事情,从未放手让她做过任何事情。
倩倩的父母认为这是爱孩子,却不知道这样做其实是害了孩子。如果父母没有培养过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处世能力,孩子在前行的路上,就必然会遇到比同龄人更多的磕磕绊绊。
相关研究表明,从小缺乏锻炼动手能力的孩子,不仅无法拥有自理能力,也无法拥有良好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有的孩子也许学习成绩优异,但他们的知识体系往往是是脱离现实的,不牢靠的、肤浅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不过是承担了知识记录仪的作用,不可能发展出任何的创造力。
& 敢于随时放手。
有的父母以为在孩子小的时候代替孩子做事情没有什么关系,孩子长大后自然就能够自己照顾自己了,这其实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思想。
负责任的父母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参与家庭劳动,让孩子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及自己安排生活。
任何能力的培养都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与练习,小时候欠下的债,长大后必然要加倍偿还,孩子可能会经历更多的挫折,走更多的弯路。
父母不要总是对孩子放心不下,不舍得孩子吃苦,或者发现孩子手足无措的时候,就忍不住出手帮忙,这其实只会限制了孩子的发展。
在日本,有一句家长教育孩子的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它一切都需要通过劳动获得。”
只要孩子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情,父母就一定不要出手帮忙,即使孩子遇到了困难,也不要轻易提供帮助,而是要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自理能力和自理习惯。
总之,父母要敢于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经历、去尝试。
& 允许孩子犯错。
孩子在尝试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也许刚开始做的很不好,比如无法把被子叠放的很整齐,无法把房间整理的很条理,洗过的碗筷不是很干净……
这一切都是很正常的,需要父母用一颗包容心、平常心去看待,不要指责孩子,允许孩子犯错,多鼓励与肯定孩子,并且为孩子提供耐心细致的指导。
没有人天生就可以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一次做不好没有关系,鼓励孩子再来一次,只要给他机会,让他不断练习,就会越做越好。
而孩子一旦通过自己的努力,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就会对自己更有信心,逐渐地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
记得我家儿子小的时候,总也学不会系鞋带,每次都用渴望地眼神看着我,希望我能够帮忙,有的时候急着出门,我会有点着急、心软,但是,并没有俯下身去帮忙。
而是耐着性子温和地对他说:“宝贝,再试一次,你可以的!”我鼓励他,同时也给他做了一次示范,并在他系的时候给他提供一些指导。
尽管他系的鞋带松松的,带子的两个头一个长一个短,我还是微笑地看着他,对他说:“学会系鞋带确实不那么容易,但是,你做的很好,比上一次有进步。”
系鞋带是如此,其他事情上亦是如此,给孩子更多试错与锻炼的机会,孩子就会学到更多。
& 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父母要让孩子独自去处理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在与老师和同学们的相处中,孩子就能学会沟通、表达、道歉和原谅。
学校是个“小社会”,孩子在集体生活中习得的处事能力,也是独立生存能力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会为他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 提供有分寸的帮助。
父母要做孩子坚强的后盾,这是孩子独自面对生活的底气。
如果孩子在生活中遇到自己确实无法解决的难题,父母要及时地提供必要的帮助,但不是全部包办代替,而是有分寸地为孩子提供帮助,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提高自理能力。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 (英)希尔维亚·克莱尔
您好!我是百合妈妈,80后职场宝妈,育儿达人,多平台签约作者。每日与您分享我在育儿路上收获的感动与成长!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关注、转发、赞赏!您有什么育儿的心得与体会,也欢迎留言,和大家一起交流互动!
泰康光少
有充足的保险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