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张治中劝谏毛主席:如今老帅们都不在了,您老人家怎么办?

半青说历史 2023-12-02 10:09:07

有“和平将军”之称的张治中,自始至终都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力量,绝不是用武力就可以消灭的,因此,他一直都在努力维护国共合作,为了谋求和平,他强烈建议蒋介石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

为了促进两党的合作,达成和谈协议,他做了很多工作,可蒋介石让独裁思想冲昏了头,一意孤行,张治中彻底对蒋介石失望了,于是下决心脱离了国民党,正式站到了共产党的阵营中。

建国后,张治中被党中央委以重任,和那些开国将帅们一起加入到了新中国的建设中。

可是,在中国进入十年特殊时期之后,很多开国将帅遭到了不公正待遇,面对这种状况,张治中很是难过,于是对毛主席进劝谏道:如今老帅们都不在了,那您老人家可怎么办啊?

希望国共团结合作 倾向共产党但却不反蒋

张治中出生于安徽巢县,从保定军校毕业之后,便开始追随孙中山先生致力于革命事业。1924年,蒋介石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校长。

蒋介石知道张治中很有军事才能,尤其善于用兵,于是便把张治中从桂军军校调了过来,担任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总队长,并授予他上校军衔。

这在当时可是很少见的,可见从一开始,蒋介石对张治中就非常的赏识。

而张治中也始终没忘记过蒋介石对他的知遇之恩,在充满革命气息的黄埔军校,张治中感到非常的自信和快乐,每天一大早,便开始带领学员跑步、操练,从早忙到晚,虽然很累,但精神上却非常的快乐。

在黄埔军校,张治中与周总理、挥代英、高语罕等共产党人的关系非常好,经常在一起聊天、讨论各种问题,久而久之,张治中在思想作风上受到了共产党的深刻影响,在平时的言论和为人处事上,都是从爱护革命的角度出发。

为此,张治中还被蒋介石怀疑早就加入了共产党,后来,蒋介石通过暗中调查,再加上张治中出色的表现,他才放下心来。

但随着军校往后发展,国共两党之间的政治争斗越来越厉害,几乎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这让张治中感到无比困惑,在两党的斗争中,张治中在言论上虽然倾向于共产党,但他却没有站到共产党的立场来反对蒋介石,同时也没有站在老蒋的立场上反对共产党。

在北伐战争中,张治中多次向蒋介石建议,为了尽快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应该与共产党和平共处,同时,为了表示与共产党的团结,他还提议让周恩来来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一职,但蒋介石根本不同意。

随着国共两党的矛盾日益尖锐,邓演达、挥代英等人曾经劝说张治中公开反蒋,但张治中也给出了明确回答,他可以竭尽全力的去劝蒋,但让绝对不会去反蒋。

面对国共两党的矛盾不断恶化,徘徊在两党之间的张治中,就像被挤在夹缝中,令他痛苦万分,他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有种要窒息的感觉,为了摆脱这种痛苦,他在征得蒋介石同意后,于1927年前往国外去考察。

张治中到欧美各国游历了约半年的时间,让他深刻的感悟到,如果国家不富强,就没有自由和平等,在国外走了这么一圈,张治中感受到了国内外所存在的巨大差距,因此,他认为,现在中国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国共两党应该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到第一位,团结起来搞国家建设。

于是,张治中在1928年回国后,为了避免卷入国共两党激烈的斗争中,他主动要求调往中央军校,去搞军事教育。

从他回国到1937年春,张治中用了十年的时间,把中央军校发展成了一个具有现代设备且人才济济的军事教育机构。

努力调和两党关系 力促国共能合作

张治中为了回避与中共作战,因此选择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军事教育方面,但当日寇入侵时,张治中却毫不犹豫的挺身而出,请求率部参战。

在“八一三”淞沪抗战中,担任了第三战区第九集团总司令的张治中,率将士们抱着“誓雪国耻,不成功便成仁”的信念,在淞沪战场与日寇展开了生死决战,但最后因为与国民党高层的意见出现了不可调和的分歧,张治中无奈的主动辞职离开了战场。

不久后,张治中取代何键成为了湖南省主席,他上任后,便与共产党恢复了友好关系,并与中共湖南省委一起推动湖南抗日救亡运动快速的向前发展。

同时他还不失时机的向蒋介石建议,为了两党更好的合作,尽快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并准许共产党可以公开进行活动。

可蒋介石对张治中的合理建议却并未理会,他仍然坚持用武力解决与中共之间的问题。

蒋介石对张治中亲共的举动,之所以一直能够容忍,主要是想利用张治中来缓和与中共的关系,为他在战略部署上争取时间。

在张治中的心中,他一直认为,只有国共两党团结合作,才能获得抗日的最终胜利,因此,不管党内的那些顽固分子对他如何攻击,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和平理念,与中共的领导人周恩来、叶剑英保持着密切的交往。

1945年8月,作为国民党谈判代表的张治中,亲自到延安来迎接毛主席去重庆谈判。这是张治中第一次到延安,也是与毛主席的首次见面。

谈判结束,他又亲自护送毛主席回到了延安,张治中为了和平谈判乐此不疲的奔波,毛主席全看到了眼里,对他以诚待友的高贵品质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赞许。

1949年初,张治中代表国民党到北平与共产党进行和谈,但最终由于国民党顽固派拒绝接受和平条件,企图划江而治,而导致北平和谈破裂。

4月21日,解放军百万雄师渡江后,迅速攻占了南京,当时国民党代表团的成员们对国民党政府失望极了,都自愿留在了北平。

张治中起初觉得自己是首席代表,理应回去复命,但最终在周总理等人的劝说下留了下来,不久后,在周总理的安排下,张治中远在南方的家人也被安全的接到了北平,这让张治中感动不已。

张治中对毛主席直言相谏

对于张治中留在北平的正确选择,毛主席给予了高度评价,而且还经常邀请他到自己的住处做客聊天。

当毛主席把张治中介绍给别人认识时,每次都称呼他为“共产党的好朋友张治中”,这样的话语让张治中心里热乎乎的。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之后,在毛主席的提议下,张治中在人民政府中担任了重要的职位,面对这样的知遇之恩,张治中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感动,因此对待工作特别认真,尤其是对于一些自己不理解或者觉得不应该的事情,他敢于向毛主席直言相谏。

1949年8月,为了在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升起新中国自己的国旗,政协筹备会国旗审阅小组的成员们,从2000多幅图案中筛选出了三幅,交由毛主席与各界人士从中选定一幅。

当时,毛主席选定了一颗星一条黄河的那幅,但张治中却直接对毛主席说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他表示,中间那一条杠,把红旗一劈两半,像是要分裂国家,这个图案不能采用,随后,他又提出自己的建议,应该采用那幅五星红旗的图案。

毛主席听后觉得张治中说的有道理,最后经过会议讨论,把五星红旗确定为了国旗,张治中对于毛主席能够虚心接受他人建议,勇于否定自己的意见,很是钦佩。

1958年,张治中接受毛主席的邀请,跟随毛主席一起前往大江南北去视察,在武汉视察时,毛主席准备接见武汉军区党代表大会的成员,张治中觉得自己是党外人士,还是不参加的好。

谁知毛主席却专门让人来请张治中一起参加会议,并一起照相留念。

张治中说自己不是党员,参加党的会议不大合适,毛主席说:“你是国防委员会的副主席,怎能不参加呢?”张治中心中又是一阵感动,他想,也只有共产党才能做到对党外人士以诚相待,肝胆相照。

从1966年开始,我国进入了令人难忘的特殊时期,张治中耳闻目睹了很多自己熟悉和敬重的开国将帅,以及与他共过事的一些知名人士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被下放到农村去劳动改造,面对这种情景,张治中心情变得异常沉重。

经过一番慎重的考虑之后,张治中觉得自己不能坐视不管,他决定向毛主席进言,对老友进行劝谏。

1967年国庆节,张治中作为毛主席的党外朋友,接到了党中央的邀请,与国家领导人一起上天安门城楼观礼。

在那个特殊时期,能获此殊荣,这让张治中感到无比欣慰,当时,张治中的身体状况已不是很好,再加上年事已高,行走很是不便,他是坐在轮椅上,由工作人员推着登上的天安门城楼。

毛主席看到张治中后,来到他身边热情的与他握手寒暄,张治中感动的看着好久未见的毛主席,觉得自己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把心里话说出来,如果今天不说,恐怕以后不会再有机会了。于是,张治中便开口说道:“主席啊,您的步子走的这么快,我们,我们实在是跟不上了。”

毛主席听出张治中的话中有话,但他并没有回应,而是继续看着台下。

张治中并没有因为毛主席不回应而罢休,他又继续直言不讳地对毛主席说道:“主席,如今老帅们都不在了,您老人家之后怎么办啊?”

听了张治中这番话,毛主席沉思了片刻,才说道:“这个嘛,文白兄完全可以放心,我们可以进行甄别啊!”

张治中听后沉默了,之后便没有再说什么,但他的脸上却充满忧愁……

结语:

张治中将军为人处世光明磊落,襟怀坦荡,从黄埔建军开始,他就没停止过为国共合作而努力。

张治中作为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但却从未与共产党交过战,他是国民党中唯一一位没有与共产党打过仗的国民党军人,对于两党之间的纷争,他始终主张用和平方式来解决,也正因此,他与毛主席成为了肝胆相照的好友。

对于张治中的劝谏,毛主席虽然没有采纳,但他心中却从未忘记过这位诤友,在张治中病重住院期间,他经常派人去探望,1969年4月6日,张治中因病去世。

2 阅读:1325

半青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